大学生云报8月20日讯(通讯员 杨梦梦、赵淑颖、张硕) 7月29日,“法润怀川,我佑黄河”社会实践团来到河南省孟州市西虢镇莫沟村进行采访普法活动,走进老苗窑洞书馆,感受我国最大窑洞图书馆的文化魅力。

看到老苗窑洞图书馆、修济书阁的标识,沿着土坡向下走去,推开窑洞书馆的木门,两侧是窑洞特有的弧度,往里走去却别有洞天。四周是高高的书墙,另一面墙展示着莫沟村从过去到现在的照片。后院窸窸窣窣的声音传来,实践团见到了苗树生,他是老苗窑洞图书馆第一位馆长。

谈及门楣上的“耕读传家”,苗树生说:“耕读传家是生活,‘耕’是耕天道,‘读’是读社会。”不是简单的辛勤劳作用以达到读书的目的,也不是只读书、读死书。“八十岁的人可能不识字,但他知道顺应时势,明白依时而作,依时而息,这才是真正的读社会。”正如他对联中所写“耕天地,只为顺应四时;谈社会,才识人间烟火。”

(图为实践团成员与苗馆长交流)

“我小的时候啊,汶水河贯穿南北,最终流进黄河”苗馆长回忆道,汶水河作为黄河的一条支流,为周边地区提供了充足的水源,两岸的土壤通常较为肥沃,适合农业耕作。”这是黄河给人带来的“利”。“后来发洪水,居住不安全,慢慢向上搬迁,解放后进行整体搬迁,小浪底水利枢纽周边的村镇大多也搬到了孟州这边来。”这是黄河给人们带来的“害”。苗树生还回忆了党治理黄河做出的努力,“就是在咱们解放之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通过修坝排沙,保护生态环境等方式治理黄河,让它不再泛滥,只被人利用,不再造成危险。”那时候的人们只知道利用黄河带来的资源,但面对洪水时只能逃避,认为洪水是天灾,而现在,因为上游修了水电大坝和地洞等水利枢纽,能够进行调水,盈时续,亏时放,沉积泥沙,面对大自然,大家不再是手足无措,更相信人定胜天。

(图为苗馆长讲述黄河故事)

近年来,国家加强对黄河流域的生态文明建设,颁布«黄河保护法»,对水沙调控和防洪安全做出了具体指示。“原来在大型黄河保护水利工程还未出现时,老一辈为了防御洪水,只能年年筑坝,害怕旧坝被冲毁。”年年增高的河床无时无刻不在揪着当地村民的心。在国家建设小浪底水库后,村民心里的大石头才终于落了地。“我小时候,年年暑假这个时间去防汛,防止一坝冲毁之后二坝抵挡不住,村民们都是用树枝进行加固,直至上游坝体在国家建设下更牢固,才不再水利建设,调水防洪。”

正如苗树生所说:“老一辈是依靠,年轻人是未来。”实践团也将以话剧、合唱、快板等喜闻乐见的方式进行«黄河保护法»宣讲活动,走遍黄河沿岸。离开时的照片,是回忆,更是以前、现在与未来的定格,是年轻一辈的感激,是老一辈的希冀。

(图为实践团与苗馆长合照)

“窑洞藏古韵,书香飘黄河,历史与现代交融,发展与保护共进,共绘黄河新篇章。”黄河安澜是父辈之愿,小辈之期,国家之夙愿,唯有我们共同努力,方能成就保护黄河这一千秋大计。


来源:大学生云报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七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张硕    责编:赵慕晨 + 投诉举报

397 赞
点击右上角 可以收藏和分享给朋友哦~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