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8月19日讯(通讯员 李彦希)2024年7月,东南大学“信之所向”梦想支教团的12名师生,跨越四千公里,从江苏南京来到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三师图木舒克市第二中学,开展为期十天的梦想夏令营,在祖国边陲、在沙漠绿洲中传递东大的至善精神。
支教团成员精心设计课程目标,认真制订教学计划,悉心组织课堂教学,开设篆刻、蓝晒、扎染、绳艺等13门多元化非物质文化遗产课程,让学生近距离感受传统文化项目的魅力,丰富学生的校园生活,发展学生的兴趣特长,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让学生学有所乐、学有所获,以期推进“五育并举”和“五育融合”,赋能学生未来可持续发展。
非遗扎染是一门充满创意力和传统文化底蕴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艺术,来自东南大学信息学院的志愿者许杰瑞老师在本次支教过程中,为同学们精心设计了一门理论与并举、严谨与趣味并存的《非遗扎染》课程。课程初始,许老师带领同学们回顾了扎染的起源和发展,从古代的手工艺到现代的艺术创作,透过色彩斑斓的布料去感受扎染的独特魅力。随着扎染技艺的发展,扎染的技法也变得多样化。为此,许老师在课堂上详细讲解了扎染的基本技法,并亲自示范如何进行扎染创作并对同学们进行了耐心指导,同学们也在实践中不断进步。
图为志愿者许杰瑞教同学们扎染(李彦希 供图)
在校园里处处是来自东南大学建筑学院的志愿者代玉洁与同学们一起收集花叶的身影。拾一片花草,固色、布局、敲打,将花草的汁液浸润在布袋上,留下大自然最原始的香气、纹理、色彩。“草色锤染身上衣,映红犹闻彩花香”,山水草木,源于自然,点染世界,这就是《植物拓染》。
图为同学们采集植物(李彦希 供图)
在正式进行植物拓染的学习之前,代老师先向同学们科普了许多与植物相关的有趣知识:植物也会呼吸、植物也有血型、植物也会发出尖叫…….一幕幕鲜活的自然景象在同学们面前展开,让他们真切地感受到植物奇妙的生命力。
为了让同学们进行更好的知识巩固与拥有更沉浸的操作体验,代老师带领同学们一起游览美丽的夏季校园,亲手收集花草植物作为拓染材料。泡水、修剪、粘贴,一切准备就绪!同学们拿起拓染锤,在“乒乒乓乓”的响声中,把图木舒克这个美妙的夏天印入方巾里。
除此之外,来自东南大学物理学院的志愿者冯若斐将非物质文化遗产——《绒花制作技艺》也带到了图市二中的课堂上,这是一门柔美与力量并存的艺术,退火铜丝为筋骨天然蚕丝为血肉共同构成美轮美奂的绒花。
冯老师首先介绍了南京绒花的发展历史,又将话题引回现在,提到绒花现已成为影视作品和国际流行秀场中常见的元素,比如《甄嬛传》、《延禧攻略》中华美的凤冠,2022年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上的颁奖花束等。她强调了宣传和继承非遗的重要性,和同学们针对该如何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发扬继承工作等问题进行了热火朝天地探讨。
图为志愿者冯若斐老师教同学们制作南京绒花(李彦希 供图)
随后,冯老师针对绒花制作进行详细讲解,在课堂中对一些重要的注意事项进行耐心讲解和示范展示。一切准备就绪后,冯老师带同学们亲手制作绒花,从梳绒、排绒、扎铜丝、搓绒条……开始一步步制作叶子、花瓣等,最终组合成为完整的发簪、胸针,一同体验这门传承已久的技艺。
图为同学们制作南京绒花(李彦希 供图)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文化的核心组成部分,而青少年传承“非遗”最好的方式是实践体验活动。希望通过本次“信之所向”梦想夏令营的非遗活动,学生们可以了解到“历史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历史的血脉,文化遗产是国家的底蕴所在”,可以感受到“弦歌不辍”的传承,激起“思接千载”的心绪,体味“品类之盛”的生机,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来源:大学生云报 作者:李彦希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七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李彦希 责编:赵洋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