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8月18日讯(通讯员 宋语涵 谭雯丹 龚美菊 温佩柔 周思含 刘惠敏)指尖传艺,纸上生花。7月16日,江西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暑期“三下乡”实践队前往江西省吉安市新干县彭许平个人剪纸工作室进行参观并亲历非遗魅力。

聆听大师细语,新干剪纸之韵跃然眼前

剪纸,华夏非遗瑰宝,熔铸历史文脉与民族精神,艺术之余,更是传统文化之象征。其风韵与中华民族精神交相辉映,彰显民族审美与道德风范。江西省新干县剪纸,作为中国剪纸艺术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承袭商代青铜玉韵,地域特色鲜明。

新干剪纸,这一瑰丽的民间艺术,于2011年荣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桂冠,其巧妙地融合了北方剪纸的豪放与南方剪纸的精致,展现出一种独特的和谐之美。新干剪纸不仅传递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更在祭祀驱邪、绣艺添彩、窗棂装饰等多重社会功能中,绘制出丰富多彩的生活画卷。彭许平老师指出,剪纸的精髓在于“镂空”技艺,熟练运用“镂空”才能剪出剪纸的灵魂。

图为实践队队员们认真聆听彭老师的讲解。 通讯员 温佩柔 摄

亲手操刀剪纸,实践队员之思跃然纸上

聆听完彭许平老师生动细腻又深刻丰富的讲解之后,实践队员们便踏上了由彭老师亲自引领的剪纸之旅,他们紧随彭老师的步伐,一步步探索着剪纸的奥秘。在彭老师的悉心指导下,实践队员们聚精会神地模仿着每一个动作,从折纸到剪切,每一步都充满了对剪纸的崇敬和喜爱。最终,每位实践队员都剪出了自己心中的窗花样式,这些窗花或简约大方,或繁复精致,每一片都是他们心灵手巧的见证,也是他们与剪纸艺术深度对话的结晶。

图为实践队队员们按照彭老师的指导进行剪纸。 通讯员 周思含 摄

深访非遗传人,手工匠人之为跃然于心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古老的剪纸艺术正逐渐淡出人们的日常生活视野。然而,彭许平先生作为“守艺人”,三十载春秋深植于这片沃土,以匠心为笔,以时间为墨,累计创作了逾300幅剪纸艺术作品。他指出:“艺术创作,闭门造车难成佳作,每一细节皆需严谨考证。”不仅如此,彭许平老师在技法和内容上开辟了一条与时代同行的崭新道路。他将现代剪纸技艺如套色、染色、综合色彩剪纸等技艺以及现代生活内容融入古老的艺术之中,无不透露出他对生活的细腻观察与深刻感悟。正是因为彭许平这样的“守艺人”,剪纸艺术才能在时代的变迁中得以保留并持续传承。

孤芳自赏难绘春色满园,唯有万紫千红方显春意盎然。访谈间,彭许平老师谈及实验小学的执教生涯,他深知文化的传承离不开土壤的滋养,于是倾注心血亲撰《创意剪纸》教材,以教育为舟,扬帆非遗传承之海。但是,剪纸之舟亦遇风浪。彭许平老师在致力于教学和剪纸文化宣传的同时,个人创作的时间和精力受到了一定影响,导致作品的数量有所减少,且部分作品在创作质量上未能充分展现其原有的光彩。此外,社会之风的导向亦成桎梏,剪纸艺术的魅力往往被忽视于喧嚣之外,其传承者的身影更显孤单与珍贵。

图为彭许平老师向队员们展示他亲自编撰的课本。 通讯员 刘惠敏 摄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传承与创作剪纸的过程,需要持久的专注与毅力,经受时间的考验,同时保持初心,持续不断地前行。实践队员经过此次非遗剪纸文化的调研参观体验活动,深受彭许平老师精神的感召,心中种下了对剪纸文化深深的敬意与热爱,纷纷表示日后会多关注剪纸文化的动态,积极投身于剪纸文化的宣传与推广之中,用自己的行动诠释对非遗文化的尊重与传承,共同促进非遗文化的繁荣与发展。

图为实践队队员们展示剪纸作品。 通讯员 温佩柔 摄


来源:大学生云报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七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刘惠敏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79 赞
参与评论
点击右上角 可以收藏和分享给朋友哦~
我知道了
三下乡
2024-08-04
社会实践
2024-07-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