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中华文化,励志寻找100件非遗。为响应二十届三中全会增强文化自信,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加快适应信息技术迅猛发展新形势。拾遗谱新实践队于8月12日来到山西省介休市南沟桥村唐源古建筑琉璃有限公司,参观介休琉璃的制作技艺,与非遗传承人刘开宝老师展开交流。
刘开宝老师是介休琉璃技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人,从事琉璃行业40余年,始终保持着一颗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实践队成员在联系了相关负责人后来到了刘开宝老师的工作室。老师讲解到介休琉璃大致分为17个主要步骤,而实践队员所在的工作室就是进行“造型”、“泥胚精修”、“自然阴干”等工艺的主要场所。
在工作室中,有些许青少年在进行泥塑的雕刻,他们来自当地的职业技术学校,为响应文化复兴,传承拯救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学校与传承人老师达成协议后,主动请缨学习介休琉璃的历史文化与制作工艺。多名实践成员有幸参与了雕刻泥塑过程,切身感受介休泥塑的特别选材与灵活造型。队员们还观察了手工琉璃烧制与机器琉璃烧制的区别,学习到分辨真假琉璃的方法。
在工作室中还陈列着老师的优秀作品,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四狮抬瓶”,这是他目前最满意的杰作,其中有五项寓意,分别是“四季太平”、“四时太平”、“事事太平”、“世世太平”、“世界太平”,韵味丰富而又不失器皿的典雅端庄。在这里不只有工艺创新,还有工艺品的复原工作,老师也为实践队员展示他正在阴干的按照大英博物馆中龙纹琉璃砖1:1复刻的泥塑,其精美程度不禁惹人赞叹。
40年来,刘开宝老师始终坚持做好介休琉璃,以绝对的品质、一致的口碑传承介休琉璃制作技艺这项非遗文化。多年琉璃传承遇到过很多的困难,曾有很多客观因素逼迫他放弃琉璃,转行他业,但是老师坚定传承非遗文化的赤诚之心让他始终没有放弃。也正是这样老师挺过一次又一次的琉璃厂封贴,坚持传承介休琉璃技艺。老师说:“我不能放弃,不能让这项手艺失传,这是我作为国家级非遗传承人的责任与义务。”
随着时代的发展,在新质生产力不断发展的背景下,介休琉璃这门工艺饱受冲击,机器塑性的琉璃制品成本低、产率高,消费者不会分辨烧纸琉璃的好坏,伪造品、工业制品在市场上猖獗,严峻形势反映出介休琉璃技艺的传承与发展依旧刻不容缓。本次实践不但让实践队员更加深刻了解介休琉璃,还深切感受到传承人刘开宝老师身上的责任与使命。调研结束后实践队员们积极思考拯救介休琉璃的对策,提出创新设计理念与扩展目标群体“双轮驱动”的新发展体系,不单单将琉璃制品卖给宗教信奉者,还要将琉璃制品打造成国潮品牌让青年人感兴趣、系传承。希望介休琉璃可以千载传承,万世万代璀璨在中华大地上。
图为非遗传承人向实践队介绍琉璃作品图为非遗传承人与实践队合照图为实践队员采访非遗传承人
图为学员创作琉璃工艺品
来源:大学生云报 作者:罗冉 周妩悦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七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高海博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