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8月11日讯(通讯员 马育璇 潘芷莹) 文化遗址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现状与保护对于提升文化自信有着重要影响,为增强文化自信,探索文化保护新道路,推动地方文化传承。2024年7月15日,广东医科大学阡陌志愿服务队来到安徽省马鞍山市含山县凌家滩古文化遗址公园开展研学活动。此次研学活动旨在通过队员的亲身体验和实践,培养历史思维,厚植文化自信,探索文化保护之路。

图为队员们在凌家滩遗址大门处合照。通讯员 陈眏仪 摄

重返遗址,实地参观

队员们先后参观了凌家滩的小镇客厅、墓葬祭祀区、文明探源馆。相比探源馆,小镇客厅更具现代化气息,通过多媒体数字技术与历史遗产的有机融合激活历史文化,让历史“活”起来。队员们凝神聚目,认真观看宣传短片,听屏幕里娓娓道来,光影在脸上流转,一段厚重的历史画卷徐徐展开。展馆负责人解释说:“中国玉文化源远流长,在新石器时代蔚为大观,以红山、凌家滩、良渚文化三大制玉中心为代表。据推断良渚文化也是在林家滩的影响下,才发展出中国玉文化的史前最高峰。”

图为队员们在小镇客厅观看凌家滩介绍影片。通讯员 潘芷莹 摄

深入实际,走访调研

志愿者们对凌家滩遗址讲解员和工作人员进行了广泛的交流,了解到了目前凌家滩遗址保护存在的问题,首先,基层文物保护普遍存在人手和人才不足的问题,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内能从事考古发掘的研究人员有限,影响了考古工作的进展。其次,在创建过程中落实土地指标存在较多制约因素,这可能影响遗址保护和遗址公园建设的用地需求。最后,在保护遗址的同时,需要合理处理当地居民的生产、生活以及经济建设等问题,以避免对遗址本体及其自然环境造成不良影响。既要改善村民居住环境,提高居民生活水平,又要严格控制遗址范围内的建设活动,这需要在遗址保护与地方发展之间找到平衡。

图为志愿者们认真听取讲解员的讲解。通讯员 马育璇 摄

实践进行,共寻发展

经过了一天的调研,志愿者们针对如何保护凌家滩文化遗址进行了讨论,他们认为培养专业人才是文化遗址保护的关键,通过高校教育、专业培训等方式,培养更多考古、文物保护、修复等方面的专业人才,提高保护工作的质量和水平。同时,在保护的基础上,合理开发遗址的旅游价值,通过旅游收入反哺遗址保护,赋能乡村振兴。最后,应加强宣传教育,通过多种渠道,如博物馆展览、文化活动、媒体报道等,向公众普及凌家滩遗址的历史文化价值,提高公众的保护意识。志愿者们还探寻了一些文化遗址保护的成功案例,吸取经验教训,并攥写了调研报告。

图为队员们参与调研。通讯员 马育璇 摄

凌家滩遗址是一处距今约5800年至5300年的新石器时代晚期中心聚落遗址,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和科学价值。对其进行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对于传承和弘扬中华文明具有重要意义。此次研学作为“历史遗产+红色精神+文化传承”特色三角研学路线的重要一环,是对产学研一体化路线的实践,是校地合作项目深入推进的有效成果,也是地方文旅和青年志愿队协同打出的一套“1+1>2”的组合拳。”通过实地参观、认真聆听、现场感受,志愿者们进一步了解了凌家滩遗址的整体情况和凌家滩文化面临的困境,提出意见并撰写了调研报告,他们希望通过这些努力,使文化遗址更好的融入现代社会,为公众提供丰富多彩的文化体验的同时,传承和发扬优秀传统文化,赋能乡村振兴


来源:大学生云报  作者:马育璇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七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马育璇    责编:赵洋 + 投诉举报

485 赞
参与评论
点击右上角 可以收藏和分享给朋友哦~
我知道了
社会实践
2024-0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