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8月8日讯(通讯员 吴律舟)8月5日,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院长学生助理团“传承华夏 非遗留芳”暑期社会实践团队为贯彻国家倡导的“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理念,前往位于常州市的古刹-天宁寺,探寻“天宁寺梵呗唱诵”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
常州天宁寺始建于唐代贞观年间,是常州市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千年古刹,如今被列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实践团队所要探寻的“天宁寺梵呗唱诵”就是发源于此。“天宁寺梵呗唱诵”作为江苏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节奏沉稳扎实,唱腔悠扬潇洒,韵味古朴清雅,是全国汉传佛教寺院公认之典范。
图为天宁寺内。大学生云报通讯员彭再茜 供图
走进天宁寺,团队成员首先感受到的是无边的静谧,周边的一切仿佛都慢了下来,葱郁的树木,宁静的庭院,悠扬的钟声,一切都显得那么祥和。漫步其中,团队成员呼吸着带有檀香的空气,倾听着自己的脚步,仿佛每一步都在与灵魂深处的自己的对话。而就在此时,沉寂的钟声乍然响起,空气再次流动起来,恰逢实践团队到达天宁寺不久,天宁寺的梵呗唱诵就开始了,宁静被喧而不哗的唱诵声所取代,团队成员也沉浸在梵呗的萦绕之中。
在观赏完梵呗唱诵之后,实践团队采访了同在一旁观赏的当地居民张老先生。据张老先生所说,他和他的妻子已经坚持好多年来天宁寺观赏梵呗唱诵的活动,几乎场场不缺,附近有很多居民都和他们一样,会在天宁寺开展梵呗唱诵活动的时候前来观看,这已经成为附近一些居民日常休闲娱乐的一环了。“以前天宁寺这些梵呗唱诵活动是不向外界开放的,现在时代不同了嘛。”在临别前,张老先生还告诉团队成员。可以说,在如今的新时代,“天宁寺梵呗唱诵“并不再是藏匿于寺院之内、隐蔽于世人的高冷艺术,而是逐渐成为使群众喜闻乐见的人民艺术了。
此外,实践团队还采访到了“天宁寺梵呗唱诵”的非遗传承人师傅,并向他询问了天宁寺梵呗唱诵艺术的现状与其未来的发展。师傅认为,当下天宁寺的梵呗唱诵的传承,离不开天宁寺一代又一代僧侣与当地政府的共同努力。早在2019年,江苏省因为上一代传承人松师傅身体不佳而将“天宁寺梵呗唱诵”入选为非遗抢救性记录名单之中,“多亏了当时有政府的帮忙,不然你们就很难见到这么正式的唱诵了。”传承人师傅不由感慨感概。因为抢救行动及时,在松师傅圆寂之前,非遗抢救项目组和寺院的僧侣就已经收集到各种相关资料与数据,正是他们的努力,才使得如今“天宁寺梵呗唱诵”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能够再次展现在世人面前。但是,传承人师傅也表达了一些忧虑,他认为,当下最主要的问题就是随着现代化的加快以及寺内外交流的增多,很多天宁寺的年轻僧侣对梵呗唱诵的认同感在逐渐弱化,天宁寺梵呗唱诵出现了异变的倾向,这些都是他们这些传承人需要去深入探究、着重解决的。
图为团队成员采访传承人。大学生云报通讯员 彭再茜 供图
而对于天宁寺梵呗唱诵艺术未来的发展,传承人师傅表现的非常乐观。他表示,天宁寺现在为了梵呗唱诵的传承做了很大努力。对内,天宁寺的传承人们继续深挖梵呗内涵,进一步增强唱诵课程培训的标准化和体系化,打造发扬光大梵呗艺术的层次平台;对外,天宁寺在有关部门的帮助下陆续开展了梵呗唱诵团各地巡回演出等一系列活动,使天宁寺梵呗艺术在国内梵呗唱诵领域保持着传统风貌和领军地位,还走出了国门,在国际舞台上展示汉传佛教音乐的独特魅力,让更多人了解到这种跨越时空的音乐传承。
通过本次线下社会实践活动,团队成员们对“天宁寺梵呗唱诵”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有了更多的认识。天宁寺的梵呗之声,如同天籁之音,穿越千年时光,依旧悠扬动听,令人心旷神怡。此外,团队成员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也有了新的认知,希望能为祖国非遗传承的艰巨任务奉献出自己的一份力。
来源:大学生云报 作者:吴律舟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七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程薪蓉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