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8月2日讯(通讯员 华建新)为深入贯彻乡村振兴和“百千万工程”战略和贯彻落实教育部对于加强新时代劳动教育的要求,促进大学生的劳动教育素质提升,在社会课堂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智能制造学院结合专业特色开展系列活动为美丽乡村全面振兴插上“数字翅膀”。7月20日-26日,顺德职业技术学院智能制造学院组织师生赴云浮市新兴县簕竹镇开展活动。
图为突击队队员与乡村学生在簕竹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合影 梁泰安 摄
师生团队分为三支队伍分别开展“乡村信息科技普及教育服务”、“义修服务”和“村居数字影像绘制服务”。
科普照亮青春,撒下梦想种子
乡村信息科技普及教育服务为乡村中小学生科普计算机与网络、工业机器人、大数据、数字化设计与制造技术等智能制造方面的专业知识,通过信息科教进乡村,寓教于乐,激发孩子们的好奇心、学习兴趣与求知欲。
图为乡村信息科技普及教育服务队队员与上课学生合影 张梓鹏 摄
《科教之旅·机甲战车》中,队员们展示了自主研发智能机甲战车的结构与玩法,并让乡村学生们实际操作,亲身感受机甲战车的技术与魅力。
图为科普服务队队员指导学生操控机甲战车 梁泰安 摄
《趣味物联网小课堂》分为理论和实践两节课进行教学。在理论课程中,队员们向乡村学生们介绍了物联网在生活中如智能家居、农业智能化、智能交通等的实际应用;在实践课程中,队员们则带领乡村学生们动手完成了太阳能小风扇的组装,让乡村学生们在小组合作的过程中感受物联网的应用和魅力。
图为科普服务队队员讲述物联网理论知识 张梓鹏 摄
图为学生们组装太阳能小风扇 张梓鹏 摄
图为学生展示组装好的太阳能小风扇 张梓鹏 摄
“生活中哪里存在大数据呢?”在《智能时代——了解大数据技术专业及应用》课程中,队员们向乡村学生们提问,引发他们的思考,并让他们了解到日常生活中的天气预报、健康监测、道路交通、超市商品摆放规律等都和大数据息息相关。
图为科普服务队队员讲授大数据知识 张梓鹏 摄
如今,人工智能和智能化已融入千行百业,小到居家出行、大到制造研发,智能经济给生产生活带来深刻变革。未来的社会将需要越来越多的智能化人才,智能制造学院师生希望能通过科普在乡村埋下一颗“智能化”的种子,从乡村中涌现出更多智能化人才走向社会、回馈乡村。
义修下乡实践,助力乡村振兴
家电义修服务是结合智能制造学院办学特色开展的,一为村民提供家用电器、电子产品等义修服务,可节省村民们进城维修的时间和费用,提供便利;二让学生锻炼、实践自己在学校所学的技能,为村民们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在学以致用的同时,学生也能够深刻感受到知识的价值体现;三通过义修服务了解乡村家电的使用情况和维修需求、引导学生积极下乡服务。同时,家电义修服务是了解乡村振兴进程的一个窗口,折射出村镇居民的生活水平和对电子产品的需求情况。智能制造学院始终坚持“人才下沉、科技下乡、服务‘三农’”理念,不断壮大有学院特色的义修服务队伍,到村民需要的地方去,踏实肯干,扎根泥土,运用专业所学服务人民。
图为义修服务队队员的维修现场 张梓鹏 摄
科技赋能村居,打造和美乡村
智能制造学院的村居数字影像、地图绘制服务通过现场拍摄、测量等方式收集村居、道路、河道等的相关数据,为后续制作村落 CAD 平面图、C4D 三维建模做数据基础,平面图和三维建模均可以作为和美村居规划建设、广告展示、布局划分的辅助工具和依据。通过村居实地考察测绘,智能制造学院师生领略了云浮市新兴县簕竹镇的风土人情。簕竹镇内地形西南高东北低,最高峰为西北部的“一字山顶”,海拔697米,镇内土地被新兴江干流西河分隔为东南及西北两大区域,其中镇内街道具有簕竹古码头、古村落等景点。
图为村居绘制服务队队员使用无人机进行摄影 张梓鹏 摄
图为无人机视角下的簕竹镇古码头和古村落 梁泰安 摄
图为村居绘制服务队队员进行测绘 张梓鹏 摄
图为村居绘制服务队队员进行后续建模 罗灿金 摄
本次活动将信息科技普及教育服务、义修服务、村居数字影像绘制服务等带下乡,是顺德职业技术学院智能制造学院结合专业和办学特色发挥传统优势和对“科技助农”新方式的探索,为智能制造学院在未来的公益活动和暑期实践活动中积累了宝贵经验。
来源:大学生云报 作者:华建新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七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华建新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