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8月1日讯(通讯员 魏菲菲 刘志伟 张伊洵 刘瑞娜 欧亚奇)“嗒嗒滴嗒嗒”,节拍器的清脆敲击声在侗寨的上空萦绕,一群身穿传统服饰的孩子们在老师的带领下有节奏地歌唱着。在邵阳市城步苗族自治县长安营镇大寨社区,有一位深受爱戴的乡村教师:杨静老师。她不仅是一位基层人民教师,更是民族文化的传播者和传承者,她凭借着一份情怀和满腔热忱,引导了大寨众多留守儿童的人生轨迹。

图为杨静老师  徐世烜摄

杨静老师自2015年开始从事教育工作,至今已有九个年头。她曾多次荣获乡镇“优秀班主任”“优秀教师”“优秀指导老师”等荣誉称号。杨静老师起初在怀化市工作,怀着对家乡侗族文化炽热的眷恋 ,2018年1月她背起行囊回到了自己的家乡。“我们这里是少数民族聚居地区,交通比较闭塞,需要通过发展有少数民族特色的旅游业,助力家乡经济的发展,我希望在家乡通过教育事业,让家乡的侗族非遗文化在孩子身上传承和发扬。”杨静老师说到。

心系学子,情满乡野

乡村教育的道路并不平坦。杨静老师提到,当地交通受大山阻碍,经济发展相对落后,不少年轻人选择外出打工,村子里留下的多数是老人和留守儿童。

图为成员在对杨静老师进行采访  徐世烜摄

缺少父母的陪伴,这些留守儿童的教育尤显重要,乡村教育资源较为匮乏,杨静老师同时担任几门课程教学任务,她还“既当爹又当妈”关心学生们的生活状况和心理问题。“我时常跟孩子们说,父母不在家,有什么事第一时间来找老师。不少孩子大半夜生病都是我送去医院的”,杨静老师说道。正是因为杨静老师对学生无私的爱和默默的付出,赢得了孩子们的信任和喜爱,学生们都亲切的称呼她为“杨妈妈”。

乡“音”未改,文化传承

杨静老师十分注重将非遗文化融入日常教学,也非常重视当地少数民族山歌文化的传承。“我们侗族的语言是没有文字的,所以很多的文化都是通过口头形式来传承的,侗族山歌在这一方面就起到了一个很大的作用。而且我们这边的留守儿童比较多,唱山歌这一充满趣味和活力的活动,不仅能让孩子们在美妙的歌声中体验到由衷的开心,使他们的心灵得到愉悦和满足,而且更能凭借其强大的生命力和感染力,让宝贵的侗族文化得以薪火相传、绵延不绝。”杨静老师表示,唱山歌早就成了她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政府和社会人士的帮助下,杨静老师组建了“小金蝉”侗族大歌合唱团,不仅参加过县级比赛,还参与了非遗演出和当地的山歌节,曾两度获得县级合唱比赛一等奖。杨静老师表示,未来也一直会把合唱团办下去,争取越办越好,把大山里的故事唱给更多的人听。

图为杨静老师向成员展示“小金蝉”合唱团  徐世烜摄

杨静老师作为乡村基层教师,身在偏远的乡村,身处艰苦的环境,却始终怀揣着炽热的教育梦想,为乡村的孩子们点亮知识的灯塔,为侗寨非遗文化的传承贡献自己的力量。


来源:大学生云报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七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肖贝琳    责编:赵洋 + 投诉举报

1306 赞
参与评论
点击右上角 可以收藏和分享给朋友哦~
我知道了
社会实践
2024-07-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