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交通大学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乡村支教融科技,康乐振兴创未来”暑期“三下乡”支教活动圆满完成

大学生云报7月30日讯(通讯员 陶昱杉)2024年7月14日-7月25日,兰州交通大学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乡村支教融科技,康乐振兴创未来”暑期社会实践团在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康乐县八丹乡斜路坡村开展了为期十余天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此次活动旨在为边远乡村地区的孩子们带去知识与关爱,助力乡村基础教育。

精心筹划,周密部署

交大青年为爱启航

活动前期,实践团进行了周密的筹备工作。在学院团委书记杨天霞老师的组织安排下,实践团召开了多场安全培训会及实践具体事宜讨论会。安全培训会研判了可能出现的各种安全问题并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应急预案。讨论会上实践团就具体日程安排、实践形式、课表编排、人员分工、课程内容等关键问题和细节问题做了详细的讨论和安排部署,细化了团队成员的分工与任务,并通过逐一严格审核课程内容进一步确保实践活动顺利高质量开展。实践团成员由来自不同专业、不同年级的同学组成,为了加强团队建设,实践团组织了多次团建活动,进一步增强了团队成员间的默契与协作能力,更好地提升了团队凝聚力。

7月16日,实践团支教开班仪式在斜路坡小学隆重举行。斜路坡村村干部、兰州交通大学驻斜路坡村工作队全体队员及实践团指导教师出席了本次开班仪式。仪式上,带队教师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强调了此次支教活动的重要意义和目标,表达了对孩子们的殷切期望。实践团成员们也表达了他们对于乡村教育的热忱与奉献,以及对孩子们美好未来的期待。

 

科技点亮梦想,爱心助力成长

在接下来的支教过程中,实践团成员充分发挥自身专业优势和兴趣专长为孩子们带去了富含科技元素、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课程和活动。

科技类课程激发了孩子们对科学技术的浓厚兴趣,让他们在实践中感受科技的魅力,特别开设的两弹一星特色课程,通过对核科学家事迹的生动讲解和案例解析,让孩子们了解到我国在国防科技领域的伟大成就,激发了他们的爱国情怀和科学精神。文化课程不仅让孩子们接触到不同的知识领域,还培养了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在科学实验课上,孩子们亲自参与实验,培养了科学探索的精神;在安全课上,他们学习了自我保护和应对突发情况的技能,增强了安全意识。艺术课程培养了孩子们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孩子们通过绘画、手工制作、唱歌、歌曲鉴赏等活动,激发了艺术潜能,感受到了艺术的魅力,让他们在欢乐中展现自我。这些课程不仅让孩子们接触到不同的知识领域,还培养了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特色课程开设,如计算机科普和计算机维护课程、电子设计课程,向孩子们展示了兰州交通大学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的学科特色和前沿研究成果,为他们打开了一扇通向知识殿堂的新窗口。

除了课堂教学,实践团还组织了各种有趣的课外活动。如科普讲座,让孩子们了解到最新的科技动态;趣味运动会,增强了孩子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身体素质;文艺汇演,以操场为舞台,以孩子们的纯真笑脸为背景,实践团的“小老师”们和斜路坡村的孩子们一起歌唱,他们用歌声来表达对彼此的感恩与不舍以及对美好未来的期望。

精彩汇演,爱心延续

实践团支教圆满收官

7 月24日,支教活动迎来了尾声。实践团精心策划了一场文艺汇演。舞台上,孩子们和实践团成员表演了精心编排的歌曲、合唱和短剧,每一个动作和音符都饱含着他们对彼此真挚的情感。孩子们的脸上洋溢着自信和快乐,让在场的所有人都为之动容。观众席上的家长和老师们不时爆发出热烈的掌声和欢呼声,为孩子们的成长与进步感到由衷的欣慰。实践团的“小老师”们也纷纷表示,在这次支教活动中收获颇丰。他们不仅锻炼了自己的组织能力和教学能力,还在与孩子们的相处中体会到了许多纯真的情感,感受到了爱的双向奔赴。

支教活动虽然结束了,但它带来的影响却是深远的。孩子们通过这次活动,不仅学到了丰富的知识,还收获了勇气与自信。实践团队员的努力和奉献,也为乡村教育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在无形中传递了正能量和青春力量。大家共同的努力和付出,使得这次支教活动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相信在未来,会有更多的大学生投身到乡村教育事业中,为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贡献青春力量,谱写绚丽华章。



来源:大学生云报  作者:陶昱杉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陶昱杉    责编:陈晓红 + 投诉举报

369 赞
参与评论
点击右上角 可以收藏和分享给朋友哦~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