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7月20日讯(通讯员 陶薇)7月17日,西南政法大学“徽州文脉,歙风雅韵”三下乡团队于安徽省黄山市歙县开展了传统文化的调研活动。本次调研旨在扩大徽州文化知名度,为增强本地人文化自信提供力所能及的力量。活动主要从探访徽派建筑、寻访非遗传承人、了解徽州风俗、体验徽州手艺等方面进行。
在此次调研活动中,“徽州文脉,歙风雅韵”三下乡团队先后参观欣赏了徽州古城、安徽徽州历史博物馆、陶行知纪念馆、渔梁坝水利工程等代表性景点,体验了徽州剪纸、渔梁鱼灯制作、活字印刷等徽州传统手艺,了解了徽州历史名人在家乡的小故事,领略了徽派建筑之精美、徽式习俗之多样,体悟了古人治水的智慧。在白墙黑瓦、青巷石砖中,在汩汩溪流、暧暧远村中,徽州雅韵不仅给每位成员脑海中留下了深深印记,也坚定了团队宣传徽州文化的信念。
图为:徽州府。通讯员 陶薇 摄
1.探访胡开文墨厂,细品古墨都风华
活动开展期间,团队来到了徽墨代表——胡开文墨厂。初入厂门,就已传来阵阵墨香。在负责人的介绍下,队员们了解到了每一块墨锭,每一方砚台的复杂工序,从杂碎的粉末到精致的墨条,从粗糙的石头到细腻的歙砚,是无数能工巧匠的精益求精,是严寒酷暑,是数十年的甘坐冷板凳。但与此同时,负责人很遗憾的告诉我们,由于资源的不可再生性,歙砚是做一块少一块,提醒我们更要珍视这繁复工艺与精美宝物。
图为:胡开文墨厂。通讯员 陶薇 摄
2.深入渔梁鱼灯,点亮千年之光
团队又来到徽州的一隅,渔梁古镇在静静地诉说着千年的故事。在这里,遇见了一位渔梁鱼灯的守护者——徐继丽老师。她凭着那份对鱼灯,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一间小屋,一盏小灯,一坐就是一整天,认真地制作每一盏鱼灯。“每一个步骤,从选材到制作,都蕴含着祖辈的智慧。我希望通过每一场表演,让这盏灯继续照亮后人的路。”在交谈中,团队感受到了她对这份古老艺术的热爱和坚守,以及对未来传承的深深期许。渔梁鱼灯,在这位老师的手中,不仅仅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象征,更是一种生活态度,一种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图为:徐继丽老师为团队成员介绍渔梁鱼灯。通讯员 陶薇 摄
3.对话剪纸传人,守护千年文脉
在参观之外,三下乡团队还有幸采访到了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徽州剪纸”的代表性传承人——吴笑梅老师。在采访中,团队学习到了徽州剪纸的地域差异、特色,剪纸的技巧与广泛适应性以及当下徽州剪纸的发展创新,同时也了解到剪纸传承仍存在的部分困境。一提到徽州剪纸,吴笑梅老师慈祥的脸上会露出欣慰的笑容,“我从小就跟着奶奶学着剪些花样,热爱是推动我走上徽州剪纸这条道路的重要原因,尽管遇到过些困难,但我从未想过放弃”,徽州文脉就是在这样一代代手艺人接力赓续下,走过千年路程。
图为:团队成员剪纸展示。通讯员 陶薇 摄
歙县是一个兼具历史与人文的宝地,风景优美,底蕴深厚。在不久之前,安徽黄山地区经历了洪涝灾害,尽管部分道路设施被冲毁,但当地居民仍保持着乐观精神,在互帮互助、加油打气中迎来了暴雨后的阳光。
图为:“徽州文脉,歙风雅韵”三下乡团队
歙县不仅仅是徽州文脉的代表,更是工匠精神和抗洪精神的完美体现。通过本次实践活动,团队成员将以最大努力让这优秀的人文精神于自身体现,让徽州文脉,歙风雅韵走进更多年轻人的心中!
来源:大学生云报 作者:陶薇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七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陶薇 责编:赵林朗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