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7月18日讯(通讯员 张欣兰)7月9日至15日,集美大学“艺韵流芳”实践队深入漳州市多地,围绕“探寻非遗足迹,传承中华文化”的主题,开展为期7天的社会实践活动。实践队通过实地调研、深度访谈非遗传承人、沉浸式学习等多种形式,聚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状况、传承现状及未来展望,制作出《芗剧》《木偶戏》等非遗宣传片,开展文艺下乡等活动,促进中华文化传承。
图为漳州芗剧传承保护中心馆长陈朝晖先生为实践队介绍芗剧乐器
匠心独运、文化寻根
实践队深入漳州多地进行实地调研学习和对其非遗传承人进行访谈交流。在漳州木偶艺术展示馆,实践队队员了解到木偶戏这门古老艺术的发展历程、传承现状及工艺制作过程,同时有幸邀请到木偶雕刻师何林华老师进行雕刻指导,队员们亲手在木材上雕琢下属于非遗文化传承的符号。“为了应对木偶戏受众群体老龄化的挑战,我们剧团做出了很大的改变,不仅创新了剧本,也突破了传统旦净末丑的喜剧人物设定”,第六批漳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市级传承人林城盟老师在访谈中提到;在漳州市芗剧传承保护中心,馆长陈朝晖先生指出该中心不仅致力于芗剧这一非遗文化的保护与传承,还通过现代科技手段提升舞台效果,更在剧目改良与创新上迈出坚实步伐;在漳浦杨跃宗芗剧团演出现场,队员们沉浸式观摩剧团演出,在芗剧团演员及幕后乐器表演员们的亲身指导下,学习戏曲身段、戏曲妆容以及扬琴、洞箫等传统戏剧乐器的演奏,感悟戏曲之美。
图为芗剧演员指导妆造技巧
图为实践队队员学习芗剧乐器竹笛演奏技巧
薪火相续,艺韵流芳
实践队前往南靖土楼云水谣、三卞村过沟钟畲族村开展文艺下乡演出活动。为传承中华文化,实践队来到云水谣古镇,向木偶戏传承人学习木偶表演技术,经过老师指导,队员们亲手探索了操纵木偶的奥秘,掌握了提线间微妙的力量平衡、精准的角度控制以及手指间灵活协调的旋转艺术,同时巧妙结合借助“大鱼海棠”的文旅名片,编排了一曲民乐合奏《大鱼》,深刻传达了云水谣独特的土楼非遗文化。实践队在三卞村过沟钟畲族村,精心编排了红色歌曲《红梅赞》、舞蹈《绽放》、南音《山不在高》、畲族舞蹈《云水间》等节目,让观众倍感亲切和喜悦。村民们为迎接实践队的到来,身着精美的畲族服饰,向实践队表演了《畲族竹竿舞》,尤令人动容的是,当地村民在与实践队员交谈时提到:“竹竿舞的队伍中有一位七十岁的奶奶,腰上还有伤,原本是不太能跳舞的,但她一听到你们大学生过来,想要给你们展示我们畲族舞蹈,还是硬挺着来了。”
图为实践队队员王怡丹、游静在云水谣演奏《大鱼》
图为畲族村村民表演《畲族竹竿舞》
图为三卞村过沟钟畲族村演出现场
在本次实践活动中,实践队队员深刻体会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创新传承的紧迫性与重要性,融合网络直播与短视频等现代媒介,直播累计点赞次数近4万,目前《芗剧》等非遗宣传片累计播放量近5万,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跨越了地域界限,更好地展示了非遗文化的独特魅力。队员们纷纷表示,将以此次实践活动为契机,继续积极投身于非遗文化的保护与传播事业中,为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贡献青春力量。(作者:黄志松、张欣兰、陈玉琳、陈泽岚、肖怡莹)
来源:大学生云报 作者:张欣兰、陈玉琳、陈泽岚、肖怡莹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七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陈玉琳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