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6月27日,炎炎夏日,攀枝花学院新乡农创专项团队来到这片充满乡情乡韵的土地上,展开了暑期实践工作,探索当地特色风土人情和以文旅促进农、畜,以农、畜带动文旅的脱贫共富新模式。踏出车站,便可以在宽广的站前广场看到周围的群山,山岚随风缠绕在峰岭,我们被眼前的一幕美德呆在原地,广场外熙熙攘攘的人群,仔细观察可以瞥见少数穿着鲜艳的民族服饰的人,我心中想,或许他们就是傈僳族的人民吧,这边不愧是傈僳族的祖居地。想着,一声喊叫将我拉回现实,上了黄色的中巴车。可是上村之路并不顺利,依靠绵延的山脉建成公路可真称得上是山路十八弯,再加上往山上走,海拔越高温度也慢慢冷了起来,稀薄湿冷的空气让人头晕目眩,我们的三下乡之旅在这拉开了序幕。
傈僳古韵展风华,千年流传显智慧
走进傈僳族民俗博物馆,仿佛踏入了一个时光隧道,穿越到了古老的傈僳族村落。张华美主席是村中民俗博物馆的讲解员,见到她时,她身着傈僳族特色民族服饰,十分好看。然而在这个小小的村庄里面承载着无数历史划过的痕迹,尽管这些陈列的古物,介绍的习俗在这个时代并不适用了,但是这是历史变迁的痕迹,我们看到如此的景象似乎能与那个时代对话,或许这就是文化吸引我们的重要一点。结束参观后,张华美阿姨亲切的邀请我们一起跳傈僳族舞蹈,能歌善舞是这个民族的特点,她先交给我们一些简单的舞蹈动作,我们手拉着手,伴着音乐,沉浸在欢声笑语之中。
图为张华美委员为实践小队讲解博物馆内的内容。 大学生云报通讯员 龚芩冰 供图
图为张华美委员带领实践小队领略傈僳族民族舞的魅力。 大学生云报通讯员 龚芩冰 供图
傈僳梯田绘生态,农耕文化现画卷
绿油油的麦浪,淅淅沥沥的小雨,云雾缭绕的山峦,我们走在攀枝花市米易县的新山村梯田栈道,这条路沿着山势蔓延盘踞盘桓,拨开一团团雾气,我们真正见证了梯田美丽的风光。这是米易县特色傈僳梯田第一次引入我的眼帘,当地以傈僳族千百年传承下来的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梯田景观作为独特的风景线,带动文旅、农的发展。栈道会路过不少村庄,农户门前有的种花,有的栽着果树,有的养着黑山羊,但梯田都清一色的种着水稻,询问过后才知道是村政府为了保护梯田的自然景观号召村民集体种植水稻,村民们也积极响应,才会有“风吹麦浪稻花香”的盛景。梯田是智慧的结晶,由一代一代的劳动人民传承下来,现在仍然造福着这片土地的子孙。
图为实践小队对梯田进行实地考察,感受梯田文化。 大学生云报通讯员 黄扬洋 供图
政府引航新山梦,人民创造共富景乡
政府,一座庄重而朴素的建筑,静静地矗立在村庄的中心。走进乡政府,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面挂满照片的墙,这些照片如同一幅幅生动的画卷,展示了村庄近年来的辉煌成就。其中一张照片,是一位村民站在金黄的稻田中,笑容满面。他正是村里第一位创办农家乐的创业者,他的成功不仅带动了村庄的旅游业发展,还为村民们开辟了一条新的致富道路。还有一张照片,是一位年轻的大学生,他放弃了城市的繁华,回到家乡,为村庄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他的回归,不仅为村庄带来了新的思想和技术,还激发了更多年轻人回乡创业的热情。这些照片,不仅是村庄近年来的成就展示,更是村民们的骄傲和希望。它们见证了村庄的变迁,也展示了村民们勇敢追求美好生活的精神风貌。每一张照片背后,都有一个动人的故事,每一个故事都凝聚着村民们的智慧和汗水。这些照片,如同一面镜子,映照出村庄的过去、现在和未来,让人感受到这片土地的生机与活力。
图为展示的新山村发展过程中有突出功绩的村民。 大学生云报通讯员 黄扬洋 供图
图为张建国副乡长为实践小队介绍新山村发展情况及未来规划。 大学生云报通讯员 龚芩冰 供图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这片土地上的变化,正是对这句诗最好的诠释。每一次的探索和努力,都为这片土地带来了新的希望和机遇。我们相信,在政府和人民的共同努力下,这片土地必将迎来更加美好的未来。最后,在实践活动结束之际,是个雨天,我们悄悄的离开了这座安静的乡村,我们的故事或许结束了,但它的故事才刚刚开始……
来源:大学生云报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七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赵旭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