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

阅读空间

非遗进校园,文化润童心 ——扬州大学广陵学院暑期社会实践团队赴东关小学开展“扬州通草花非遗小课堂”

扬州大学广陵学院 吴子江
2024-07-01 13:58 阅读 1.1万+ 字号+
长按海报保存到相册或转发给朋友

为让孩子们近距离接触通草花技艺,学习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感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独特魅力,6月30日下午,扬州大学广陵学院机械电子工程系“翰墨华韵扬州行:通草花开,一捻芳华”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在机械电子工程系辅导员戴斯竹老师的带领下,前往扬州市广陵区东关小学,给五年级的小朋友们开展了一节别开生面的“扬州通草花非遗小课堂”。本次活动实践团邀请到了通草花传承人崔芳凝老师作为特别指导,与孩子们共同探索扬州本土非物质文化遗产通草花的文化韵味。

课堂伊始,崔老师以她深厚的艺术底蕴为孩子们娓娓道来通草花的历史故事。扬州通草花,制作开始于清代初年,以通草纸制作,质地柔和、色调秀雅,被誉为“永不凋零之花”。她精心准备的通草花成品更是让孩子们眼前一亮,纷纷发出连声的赞叹,惊叹不已。崔老师巧妙地引导着孩子们,一步步踏入通草花的神奇世界。

图为6月30日,扬州通草花非遗传承人崔芳凝老师为孩子们讲解通草花历史。郝梓屹摄。

在深入了解通草花的历史背景之后,实践团成员们给孩子们讲解了通草花的制作技艺,通草花经漂白、裱草片、染色、捏瓣、做叶子、扎朵子等多道工艺流程制作而成,从花瓣、花叶到花茎,无不需要制作者悉心揣摩,求准求精,以精湛的手法充分表现出各种花卉的逼真形态,孩子们听得聚精会神。接着,在实践团成员们的指导下,孩子们踊跃地自己动手制作,大家先按步骤把通草片用湿润的毛巾浸湿,待通草片由脆变软后,拿出大小不同的花瓣、花蕊,用胶一步一步粘上,实践团时不时帮忙调整形态,一朵朵栩栩如生的花朵就在指尖绽放开来。

图为6月30日,实践团成员吴子江为东关小学孩子们讲述通草花制作过程。郝梓屹摄。

指尖轻捻,通草花绽芳华。在完成自己的通草花作品后,孩子们的脸上洋溢着满足和自豪的笑容。他们纷纷表示,通过这次学习让他们对传统文化有了更深的了解和认识,也让他们更加珍惜和热爱祖国的文化遗产。有的孩子说:“我想学习扬州通草花,将这门传统工艺传承下去。”有的孩子则表示:“我不想让我们的非遗文化失传,希望更多的人能够了解和关注传统文化。”还有的孩子坚定地说:“我想要为祖国的文化遗产保护尽一份自己的力,让更多的人了解和欣赏到通草花的美丽。”

图为6月30日, 孩子们正在制作属于自己的通草花。郝梓屹摄。

图为6月30日,“翰墨华韵扬州行:通草花开,一捻芳华”暑期社会实践团与孩子们合照。郝梓屹摄。

本次社会实践团队负责人吴子江说:“我们这次来到东关小学就是希望能够从精美的通草花艺术出发,致力于将扬州文化的精髓推向孩子们的视野,进而让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被年轻一代熟知与传承,共同书写中华文明的辉煌篇章。”

+ 投诉举报
113
快 捷
朗读 字号 打印

扫一扫 悦读分享

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