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网聊城3月12日讯(通讯员 刘可昕 张源)山东枣庄是全国石榴集中连片种植面积最大、品种最多的地区之一。种质资源是石榴产业的“芯片”。枣庄建成了国内唯一的石榴国家林木种质资源库,还不断扩大种质资源库规模,广泛收集保存国内外优质石榴、野生石榴种质,大力开展优良品种研发培育,提升石榴种质资源保有量和转化水平。为深入了解枣庄市峄城区石榴产业发展现状,引导志愿者们将课堂知识与农业生产相结合,1月24日,聊城大学农学与农业工程学院新农科技社和演讲与口才协会于枣庄市峄城区举办“寓教于研,榴香满园”石榴产业调研活动。
本次活动分为实地考察和座谈会两个环节。活动前期,志愿者们提前与枣庄市峄城区人民政府取得联系,向其表明来意并确定具体调研时间,以便后期调研可以顺利开展。活动过程中,聊城大学农学与农业工程学院调研组和志愿者们在工作人员的带领下前往石榴研究院(中华石榴博物馆)进行参观,了解石榴树的种植情况。中华石榴文化博览园于2010年由国家相关部门批准建造,主要开展石榴种质资源的收集保存、创新利用、科研成果转化等工作。目前已形成融石榴种质资源保护、创新利用、典型示范、信息培训、观光旅游于一体的,国内独一无二的石榴科技文化观光园,在传承石榴文化、丰富旅游景点内涵、促进石榴产业发展等方面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志愿者们认真聆听研究院工作人员对博物馆建设情况的介绍,现场参观了石榴树种植地块,详细了解枣庄市石榴的种植历史、石榴种植技术发展等情况。在实地考察峄城区石榴种植优势的同时,志愿者们耐心听取工作人员讲解冬季石榴树的养护知识及技巧,了解到通过选择抗寒能力强的石榴树品种、合理施肥、人工辅助防御、选择合适的种植位置和喷洒药剂等方法,可以有效提高石榴树的耐寒能力,确保其安全越冬。除此以外,志愿者们还现场观看学习石榴树的修剪及养护方法,合理的修剪不仅能起到保持树形美观的作用,还有助于促进石榴树的通风和光照。志愿者们对中华石榴博物馆的科技创新成果赞不绝口,并表示要进一步将所学专业知识具象化,将课堂知识运用到农业生产中,学习和借鉴中华石榴博物馆在种质资源收集保护及创新利用方面的经验和方法。
聊城大学农学与农业工程学院调研组和志愿者们在工作人员的带领下参观石榴研究院(中华石榴博物馆)。
大学生云报网通讯员 刘可昕 张源 供图
志愿者们聆听石榴研究院工作人员讲解冬季石榴树的养护知识。
大学生云报网通讯员 刘可昕 张源 供图
石榴研究院工作人员现场示范修剪石榴树。
大学生云报网通讯员 刘可昕 张源 供图
参观结束后,聊城大学农学与农业工程学院调研组成员及石榴研究院工作人员参加会议座谈,针对石榴产业发展现状、石榴种质资源状况及发展方向和石榴科研平台建设三个方面展开详细研讨,为后续石榴研究院发展作出进一步规划。同时调研组成员提出要开拓思路,加大在科研方面的投入,在有效保护资源的基础上加快育种创新,积极探索种质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新模式,创造性地发挥出国家级石榴种质资源库的作用;提议为志愿者们搭建实践平台,真正实现将实验室搬到田间地头,将科学研究投入到实践中去。
聊城大学农学与农业工程学院调研组成员与石榴研究院工作人员开展座谈会议。
大学生云报网通讯员 刘可昕 张源 供图
通过实地参观调研及会议座谈,志愿者们亲身感受峄城区石榴产业的蓬勃发展,认识到该行业已建立了一套完善的科学农业生产模式,在新品种、高技术服务、农艺技术的支持下,石榴种植的收成率和品质不断提高。当前,枣庄峄城区把发展石榴产业作为推进乡村振兴的抓手,不断拉长石榴产业链条,丰富石榴深加工产品品类,不断的创新发展,推动峄城区石榴产业高质高效发展,助力果农增产增收。志愿者们还将把参观所看到、听到、学到的知识,有效融入到调研报告当中,圆满完成实践任务。
本次调研活动的成功举办,不仅帮助志愿者学习到石榴种植养护的方法、工作人员根据日常生产所总结出种植石榴树的经验和针对冬季冻害的防护措施以及驿城区石榴产业的发展现状,同时也增强了志愿者服务社会、奉献社会的精神,激发了志愿者的学习热情,激励志愿者将所学专业知识与乡村实践相结合,不断提升专业实践能力,展现了当代农林学子的积极风貌。
来源:大学生云报网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七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赵旭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