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最能代表一个时代的风貌,最能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我国戏曲艺术植根于传统文化的沃土,盛开为民族艺苑的绚丽花朵,体现了中华文化的精神内涵、艺术特质和审美高度。近年来,戏曲演出在各类国内外的重大活动中崭露头角,成为传播中华文化的一张亮丽名片。为提高同学们对戏曲非遗保护的认同感和参与感,福建师范大学“戏园惊梦”实践队分头前往莆田、泉州、漳州三地,通过参观当地博物馆、观看演出、咨询当地剧团等形式,开展学习莆仙戏、布袋戏的实践活动。
提线木偶戏古称“悬丝傀儡”,闽南俗称“嘉礼”,又名线戏。唐末王审知入闽称王时,傀儡戏随之传入泉州。到了宋代,已在泉州民间广为流传。明代的泉州傀儡戏已脱离片断、杂技表演的“弄傀儡”形式,能够演规模宏大的历史戏了。木偶戏通过表演者的手指控制木偶的头和身体,配合技巧和声音,来讲述故事和传递情感。泉州实践队前往观看德化县长春木偶戏剧团的表演,并与表演者陈师傅交流,对地方的木偶艺术的传承和发展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希望能为木偶艺术的传承做贡献。
漳州布袋木偶戏又称为布袋戏、掌中戏,是中国木偶戏中独具特色的地方剧种,也是福建闽南地区最具代表性的传统戏剧剧种之一,是由木偶表演、剧目、音乐、木偶雕刻、服装、道具、布景等组合而成的一种综合性艺术,是我们漳州的一张世界级的名片,一直以来为漳州对外文化交流作出了积极的贡献。漳州古城为木偶戏演出吸引了大量观众,场馆每周均开放参观、演出活动。1月29日,漳州小分队来到漳州木偶艺术展示馆,观看了著名剧目《大名府》,表演内容丰富多样,精彩绝伦,使成员们更加深入地感受到木偶非遗的魅力。
1月30日,莆田小分队来到仙游鲤声剧院,现场观看了莆仙戏演员们的新戏排练,演绎人深情并茂,高亢有力,极富感染力,使人深深被莆仙戏的魅力折服。随后实践队成员跟随鲤声剧院的前团长傅丽云老师,学习了莆仙戏中的“拱手”等动作并对傅老师进行了采访,在傅老师的悉心讲解中对莆仙戏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现场学习莆仙戏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与“魂”,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戏园惊梦”实践队成员通过该次实践活动,都对家乡的戏曲文化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每一个人都有义务,站在传承人的肩膀上,演一出更扎实、更惊艳、更发展的文化传承大戏,让我们的文化生生不息。
来源:福建师范大学 作者:陈欣如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七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陈欣如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