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3日,浙大子三工作室,于子三宣讲团和子三实践团举行了理论宣讲备课会。大家一起学《于子三运动》《学生魂》等文献资料,积极讨论微课主题选择和思路设计,为前往莱山进行理论宣讲做准备。
8月7日下午,莱山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子三实践团和莱山区宣传部共同举办于子三专题宣讲报告会。莱山区各级干部共计150余人参加报告会。邹老师讲述了于子三的成长历程,总结了烈士的历史贡献,阐释了新时代如何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和底气。
邹老师以《学习于子三,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和底气》为题,由自己童年在于子三图书室内的回忆说起,用激昂的语言串起解放战争到新时代近百年的峥嵘岁月、英雄故事,讲述了于子三烈士的成长历程和牺牲时的时代背景,总结了烈士的历史贡献,以及新时代如何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和底气。邹老师强调,志气是自强、骨气是自尊、底气是自信,我们要在烈士精神的引领下增强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建设自强、自尊、自信的新中国。
浙江大学于子三宣讲团的宣讲员:陈嘉梦、陈佳意和徐胡彬,围绕发扬于子三精神、彰显青年担当等主题,带来了三节内容丰富、声情并茂的主题微课。
浙江大学于子三宣讲团宣讲员、农学院23级作物所硕士生陈嘉梦为大家宣讲了《铭记烈士精神,踏着热血前行》,讲述了于子三烈士坎坷的求学之路、积极地领导学生运动并最终英勇就义的过程,这些都折射出于子三烈士“系天下之安危,秉求是之学风”的宝贵精神。
浙江大学于子三宣讲团宣讲员、农学院23级茶叶所硕士生陈佳意为大家宣讲了《历久弥新的于子三精神》,通过三位浙大农科人的先进事迹来诠释“爱国·忠诚·担当·奉献”的新时代的“于子三精神”,其中有柳支英教授发挥专业优势、支援抗美援朝、在反细菌战中作出积极贡献;有我国园艺高等教育开拓者吴耕民教授投身农业、扎根园艺,培育浙大长萝卜和浙江蜜梨的故事;也有农学院毕业生赵赟学长向下扎根、向上攀登,带领浙江丽水庆元县的群众走出一条强村富民、乡村振兴的新路径。
浙江大学于子三宣讲团宣讲员、农学院23级生物所硕士生徐胡彬为大家宣讲了《开物前民济时代,求是青年勇担当》,讲述了在浙大西迁过程中,师生们顶着敌人炮火、克服路途艰险依然坚持携带海量的古籍图书、实验设备向西进发的“文军长征史”,以及在两弹一星过程中,面对苏联撤走在华专家、必须通过自立根生发展核工业的巨大挑战,浙大青年冲锋在前、担当重任,坚定信心、奋发图强,造出了捍卫民族尊严的争气弹。他号召广大青年,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继续书写灿若星辰的青春篇章!
本次宣讲会得到莱山区干部的一致好评,进一步提升了于子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辐射面和影响力,同时,也让同学们在宣讲中坚定理想信念,实现自我教育。
8月8日上午,在莱山区黄海路街道天成社区,实践团和宣讲团面向烟台市和莱山区干部、街道群众和烟台一中师生举行宣讲会。通过“老教授讲历史、讲精神”“青年宣讲员讲故事、讲奋斗”,让于子三烈士的英勇事迹在当地更加深入人心,进一步提升人们对英雄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浙江大学于子三宣讲团宣讲员、农学院22级蔬菜所硕士生杨沁蓉以《铭记先烈,浙大农学薪火相传》为题开展宣讲,大家领略到于子三烈士以及诸多杰出“浙大农学人”的动人事迹,他们用自己的理想和实践担当起了时代与革命的重任,引领着求是学子奉献自我,投身家国建设。红色火种,薪火相传,浙江大学农学院也在百十载的艰苦奋斗中,积淀了愈发深厚的农耕文化、历史文化、红色文化。
会后,实践团师生与区委宣传部、街道领导干部以及区委宣讲团成员围绕“如何结合听众特点开展理论宣讲"进行座谈交流,总结出如何让宣讲深入人心的经验做法。
莱山街道经济发展办公室副主任李婷婷介绍了目前所在街道宣讲团在实践中不断形成自己特色,鲜明宣讲主题,结合乡土与乡音,使讲解更加深入人心,从“我要宣讲”的被动状态,飞跃成群众“要我宣讲”,向群众推广美德健康生活方式。
区融媒体中心的副主任王晓亮提到了在宣讲中,需要讲宣讲落到实处,解决群众愿意听的问题,以最亲近质朴的例子使大家理解,认同,避免灌输性的宣讲。从“六个必须坚持”——必须坚持人民至上、必须坚持自信自立、必须坚持守正创新、必须坚持问题导向、必须坚持系统观念、必须坚持胸怀天下角度,分析了如何做好宣讲工作,如何将宣讲的意义落到实处。
讲师李敏老师也在会中分享了自己多年宣讲中的经验与心得,抛出了核心问题——如何使宣讲深入人心。讲到了宣讲需要设立标准,把握内容,从听众的思维角度出发筛选内容,详略得当,激发听众的兴趣,并运用于生活。也讲到了新时代子三精神弘扬过程中,如何落实是关键。邹教授也表示,宣讲本身是一门艺术,带领听众读懂中国,在新时代子三精神弘扬中,要紧密结合时代。
来源:浙江大学 作者:李梓岑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七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李梓岑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