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活”红色资源,讲好“大思政课”
红色文化以红色精神为核心,思想政治教育以红色精神为根源,是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精神支柱。为此需要走进社会实践,用“活”红色资源,传承红色基因!今年暑期,陕西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师生“乡”约一起,开展”追忆历史印记,传承红色基因,助力乡村振兴“为主题的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通过追忆历史印记,传承红色基因,用”活“红色资源来讲好新时代”大思政课“。
图为实践团成员于留坝县国防教育基地合影。马莹 供图
深耕思想田野,丰富育人载体
“‘大思政课’我们要善用之”,一座革命纪念馆就是一个红色基因库,一件红色文物就是一本历史教科书。暑期活动旨在让学生融入实践活动,深耕思想田野,促进革命文物发挥教育功能,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融合发展,切实推进“大思政课“建设走深走实。
走进红色文化体验基地,参观革命鲜活实物,重温百年历程,师生一齐参观了中国近现代史展览馆。该红色文化体验基地建在这片红色热土之上,是一家集文史展览、藏品展示、红色教育、研学体验、干部培训、实践现场教学为一体的大型红色文化体验基地。基地藏品十万余件,展厅300余个,面积1万余平米。这里展现了近百年来所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用大量的文物及丰富多彩的红色题材展示了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等各个时期的光辉历程,使人身临其境,心灵备受洗礼,同时也进一步增强了师生文化体验,丰富了育人载体。
图为红色基地外墙特色标识。李欣 供图
图为实践团成员参观展馆内的实物。马莹 供图
增强红色文化输入,厚植浓浓家国情怀
以德为师,让身边先进典型”带路“,他们的革命事迹最感染人,鼓舞人,带动人,新时代思政课也应树立”德高为师“理念,暑期活动旨在聆听红色故事,输入红色文化,厚植家国情怀,将红色文化融入思政课程教学”主渠道“。
寻访汉台区河东店镇张寨村,聆听前辈革命故事,增强红色文化输入。通过寻访四名前辈,聆听他们的革命故事,了解他们的初心,一句句“为人民好”让师生切实感受到过去的一百年,全国各族人民努力奋斗,踏上了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的赶考之路,人民真切地感受到为人民着想的幸福,学生也深刻体验感悟革命传统,厚植了浓浓爱国情怀。
图为实践团成员聆听前辈的革命故事。王天豪 供图
图为实践团成员集体合影。 王天豪 供图
善用“大“资源,汇聚”大“合力
马克思主义学院优势和特色之一是将学科研究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通过暑期社会实践,根植于汉中这片红色沃土之上,深入挖掘红色资源的精神价值与时代价值,汇聚“大“合力,全面推进红色资源与思政课教学充分融合。同时学院也注重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在“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理念指引下,形成了“厚基础、重理论、强实践、高素质、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所以在调研学习之后,学院组织实践成员积极发掘中国元素,融合红色资源,指导学生在教学实践中将红色革命故事,革命前辈光荣事迹,英雄楷模精神等融入课程设计中,用“活“红色资源,讲好“大思政课”。
图为实践团成团于第红二十五军江口旧址合影。马莹 供图
在社会高度发展的今天,我国对于高校思政课教学有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如何将红色文化资源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是高校发展思政教育的重点。此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学院师生也旨在进一步挖掘和发挥红色文化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功能,增强大学生对红色革命的接受成效,充分发挥红色资源培根铸魂,价值引领的作用。
千帆竞渡,奋楫者先。未来,陕西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将组织开展多样化的社会实践活动,把思政课堂搬到更多现实场景中,形成覆盖课堂,校园,社会三者一体的思政大课堂,汇聚社会育人合力,达到耳濡目染,润物无声的育人效果。
来源:陕西理工大学 作者:李欣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七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李欣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