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和文化遗产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基因和血脉,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中华优秀文明资源。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文明延续、生生不息的内在脉络。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文化遗产工作,倡导文物活化,强调利用数字化技术助力文化遗产活化传播。这个假期,武汉大学全国文化遗产活化传播调研实践队奔赴贵州、湖北、山东等十四个省(自治区)十七个市,在广袤的中国大地上为保护文化遗产、传承中华文化,促进数字文遗技术和文化遗产保护理念传播作出着自己的努力。
实践队员们来到各自所在实践地的小学、初中,开展了多场以文化遗产为主题的宣讲会。宣讲过程中,队员们现场展示了许多数字文博的技术,如全景故宫、故宫博物院藏品总目、敦煌石窟数字复原技术等,为学生们提供了许多了解中国文化遗产的数字化途径。除此之外,队员们还向学生们介绍了如圆明园十二生肖兽首铜像、《丧乱帖》、《女史箴图》等流亡海外的中国文物的历史背景、流亡经过、艺术价值以及保存现状等,使学生们深入思考文物保护与文化传承的价值意义。
实践队员向同学们介绍圆明园十二生肖兽首铜像
贵阳市第三十三中学的同学们聆听宣讲
“可以运用数字化的技术展示了博物馆多彩的文化和历史,主要是全新的展示技术,比如通过全景展示可以看到故宫真实面貌。那种 VR 和 AR 技术呈现了多彩的博物馆文化,这种形式让我们可以身临其境地感受博物馆的魅力。”宣讲结束后,贵阳第三十三中的老师感慨道,实践队员们也对参与活动的部分学生与老师进行了深入的访谈。参与活动的学生表示,本次活动不仅让他们了解到了数字文博的高端技术、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更重要的是保护文化遗产的必要性以及正确保护文化遗产的态度与方法。接受采访的老师们也表示,这样的宣讲活动为学校将文化遗产保护融合到教学过程的实践提供了新渠道、增添了新形式。
实践队员与老师交流
实践队员与学生交流
实践队员们在各小学、初中也通过访谈的方式,调研了学生和教师对于文物保护的了解情况以及对于数字文化遗产保护技术的了解情况和接受意愿。大家纷纷表示数字化技术真正将静态的文物、即将消失文化遗产活化了起来,这次宣讲与调研让他们深刻的了解了这些文物的历史背景,甚至是部分文物的海外流失经历。这次行动也让更多的人开始关注文化遗产,宣讲团队也积极呼吁号召大家加入数智活化文化遗产的保护队伍中。
教育从娃娃抓起,保护文化遗产,赓续文化遗产命脉更是要从娃娃抓起。未来这群武大学子会一直行动,用数字赋能文化遗产,让更多的年轻人了解、热爱和参与文化遗产保护,致力于实现文化遗产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来源:武汉大学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七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吴佳慧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