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村落承载着中华传统农耕文明的独特底蕴,蕴藏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与自然生态景观资源,是乡村历史、文化、自然遗产的“活化石”和“博物馆”。为了积极响应全国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的号召,深入贯彻乡村振兴发展战略,2023年8月7日安康学院现代农业与生物科技学院赴湛家湾村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在指导老师谭莹莹的带领下于安康市旬阳县赤岩镇湛家湾村开展了为期七天的暑期“三下乡”实践活动。
实践团和指导老师首先到达当地社区,当地社区人员向实践团成员们介绍目前湛家湾村的古建筑保护、基础设施建设等现状,社区人员透露村内民居大多为明清建筑,基本都是土木或砖木结构,整体风貌保存较好。但由于年久失修,保护资金匮乏,维护和修缮工作没能全面开展。目前受自然侵蚀和人为破坏,不少画栋雕梁都已自然腐化,部分建筑单体成了危房,保护建筑成为了重中之重。
图为实践团指导老师和成员向当地社区询问湛家湾村的具体情况。
随后实践团和指导老师前往湛家湾村,在海拔近千米的巴山上,整个湛家湾村依山而建,前往湛家湾村的道路只有一条弯道特别多的盘山公路,交通十分不便。到达村落后,由村落内的湛常本组长带领实践团成员们和指导老师进行实地调研。
在走访过程中,实践团成员们发现村落内的大部分建筑无人居住,少部分建筑受损严重。湛常本组长向实践团成员们介绍道在一些完好的建筑物上有不同寓意内涵的中国传统窗棂、马头墙等古建筑特色,大部分建筑物上还保留着之前的生活气息,例如残留的蜜蜂箱,墙上的文字印记等。村落内传统建筑延续至今,离不开村民的坚守,离不开家族精神的延续。
图为湛常本组长先带领实践团成员和指导老师走访村内现存古建筑。
古色古香的传统村落,承载着风霜雨雪中的岁月变迁和袅袅炊烟里的风土人情,每座古村落都是一部厚重的书。传统村落浓缩了农耕文明的精华,是不可再生的无价之宝。传统村落是一种活态文物,是中华文明的鲜活载体,更是我们寄托乡愁的精神家园。只有保护好传统村落,延续乡村的文化脉络,才能真正实现“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传统村落早已不再年轻,但它们是城市的记忆,是我们文化传承的一部分。
经过七天的走访调研,指导老师和实践团成员们深刻认识到目前传统村落所面临的困境,实践团深刻意识到应当积极响应保护传统村落的号召,传统村落的保护,既是对其历史价值的发掘和认知,也是当下与传统的真切对话。
图为实践团全体成员合影。
来源:安康学院 作者:林蕊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七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林蕊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