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下旬,广东海洋大学“清香远溢”调研实践团赴清远市连南瑶族自治县开展一系列关于瑶族扎染及瑶族文化的线下调研活动。活动期间,实践团通过摄影、访谈、问卷调查等多种形式,对当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深入调研,全面了解连南瑶族非遗文化——扎染,深度调研非遗文化在连南的发展历程和传播模式,在古今联结中寻找连南瑶族非遗扎染文化守正创新的平衡点,在新时代下延续非遗文化生命力。
连南的历史文化源远流长,包含了非物质文化遗产34项,其中瑶族扎染是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于2016年入选广东省第六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连南瑶族扎染是一种古老的民间工艺,随着时代的变迁,连南当地文化生态发生巨大变化,瑶族扎染文化受到越来越大的冲击,依靠口授和行为传承的瑶族扎染文化正不断消失,甚至濒临消亡。连南瑶族扎染面临着传承和发展的危机,亟需得到保护。
寻连南瑶族扎染文化之根
连南是世界最大的排瑶(八排瑶)聚居地——油岭、南岗、横坑、军寮、大掌、马箭、里八峒、火烧排。如今,随着历史的变迁,岁月的流逝,八个大排寨有的已如“黄鹤一去不复返”了。目前尚存的规模最大的当数南岗千年瑶寨和油岭千户瑶寨。
南岗瑶寨是全国乃至全世界规模最大、最古老、最有特色的瑶族村寨之一。目前,南岗瑶寨正在朝着文旅产业融合的方向发展,每年吸引着许多旅客前来感受瑶族居民的文化熏陶。在南岗千年瑶寨,游客们可以亲身参与篝火晚会,感受瑶族文化的热闹气氛,此外,这里还设立了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房二贵沙的扎染工艺作坊,同时也能亲身体验扎染工艺的制作过程。供游客和传承人体验并学习。瑶寨还举办了许多关于非遗传统文化传承的研学项目,与外地多个办学机构和相关的文化机构进行对接,对保护瑶族非遗扎染文化起重要作用。
相较于南岗千年瑶寨,油岭瑶寨则更具古朴的原始村落气息,充分展现当地瑶族原生态的民风民俗。连南油岭的五色瑶族服饰,更是能够充分反映本民族文化特点,是宝贵的民族服饰文化资源。 油岭瑶族服饰用扎染蓝靛土布作衬托,在大红或深红的主调基础上,再配以黄、白、绿三色丝线儿作镶边,使之形成五色花纹图案。团队通过走访和访谈的形式了解到目前油岭瑶寨的扎染技艺传承现状堪忧,瑶族扎染工艺早已在多年前销声匿迹,年轻一辈只在小时候见过油岭扎染作坊,与瑶族刺绣相比,瑶族扎染文化并未有得到更多的重视与传承,这不仅是连南瑶族扎染文化传承动力不足的现状,更是折射了连南瑶族文化发展不平衡的困境,连南瑶族非遗扎染文化亟待寻找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之出路。
扎染是一种古老的民间工艺,宋朝《资治通鉴音注》中记载——缬撮采以线结之,而后染色,既染则解其结,凡处皆原色,余则入染矣。其色斑斓之濒。古人所说的“缬”指的便是现在的扎染。在古代人们通常称之为扎缬、绞缬或染缬。
在拾月拾陆瑶族非遗文创园,实践团亲身体验了瑶族扎染制作工艺。扎染工艺主要以扎结、染色、晾晒等步骤,重复20多道工序,每浸染一次,纺织物的颜色都会更深一层。经反复多次浸染后,取出漂洗、晾干,拆去缬结、整合熨平,便成为各具花色的扎染布了。在体验过程中,团队成员首先使用白色棉线扎结出各种花纹样式,然后将其浸泡在蓝靛、新鲜的大茶树叶、薯莨等天然染料中,经过煮沸、搅拌和晾晒等过程,拆开线后,未染色的部分显露出来,形成了具有独特风格的白花蓝黑图案,极富民族特色。通过亲身体验扎结、染色和晾晒等一系列传统扎染工艺步骤,实践团成功地制作出了精美而与众不同的染布。
体验结束后,我们采访了传承人房二贵沙奶奶以及她的女儿房秀莲女士,她们向我们讲述了传承非遗扎染文化背后的故事。房奶奶表示:“现在连南只有我们一家在坚守着扎染非遗文化的传承工作,我儿子和女儿都是县级非遗传承人。”此外,房姐姐也表示:“将来我的孩子也一定会学习扎染工艺。”通过倾听她们的故事,实践团既慨叹于非遗传承人的坚守,她们将个体人生浸入连南瑶族乡土的故事深深地打动了我们,同时也为日渐失落的连南非遗扎染文化传承而倍感忧心。
为进一步了解连南瑶族扎染文化在当地的传承现状和传播路径,实践队下一站前往了文化馆。在与陈潜副馆长和朱志科股长的交谈中,我们了解到瑶族扎染文化濒临失传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年轻人缺乏对扎染文化的学习兴趣。由于扎染制作成本高,收入微薄,无法维持家计,因此许多年轻人选择外出务工。团队向朱馆长提出了自己的见解,认为连南瑶族扎染的传承既要关注到薪火相传,同时更要用当下的创新性表达和融合性传播来提高连南瑶族扎染文化传播的声量,朱馆长大为赞同,并表示:“我们希望能有更多的大学生加入我们,共同传播和发展扎染工艺文化。”
瑶族扎染传承
传统
实践团还参观了全国规模最大的瑶族历史文化博物馆——中国瑶族博物馆。在讲解员的带领下,我们学习有关瑶族扎染的文化历程。
实践团在参观调研瑶族博物馆时,发现了独特的身影。她们穿着校服,模样不过八九岁,戴着红色绶带,在博物馆里穿梭讲解。原来博物馆内有个“年轻的讲解团”,由几名小学生组成。她们用稚嫩的童声向游客们解说馆内的藏品和瑶族文化历史。
通过采访,实践团了解到,小朋友们是博物馆内的志愿者,通过培训和学习“上岗”成为博物馆讲解员,她们其中大部分是汉族人,有些则是父母一方为瑶族人,在瑶区浓厚的瑶族文化耳濡目染的影响,从小便立志要为瑶族文化的传承与传播贡献自己的力量。她们希望能够将自己对民族文化传递给更多人,尤其是年轻一代。这让实践团深刻感受到当地对传承民族文化的坚定信念,正是一代又一代的传承,才炼就了瑶族非遗文化传承的底气,激荡着实践团对瑶族非遗扎染的文化自信和文化使命。
创新
拾月拾陆瑶族(非遗)文创园是连南集衣、食、住、行、游、购、育于一体的综合性非遗文化创意园。作为清远地区第一个以非遗文化为主题的创意园,园区将“旅游+文化”“旅游+教育”“旅游+农业”相结合,园区吸纳本地的瑶族非遗企业入住,将原本在各个瑶族乡镇的非遗技艺或者瑶族风俗民情聚集到园区,形成一个文化发散地。
阿好哥是拾月拾陆瑶族(非遗)文创园园长,实践团与阿好哥进行深度访谈。阿好哥谈及文创园的艰辛发展历程,在三年疫情下仍坚持下来,为连南传统文化不断赋能发展力量;同时文创园为扎染传承人提供了一个向外传播的重要途径,对于文创园以及连南文化发展他说:“要越来越好。”
“清香远溢”调研实践团在这次调研过程中触摸瑶族扎染文化脉络,发现当前连南瑶族扎染文化的发展困境。为推广和传承连南扎染文化的精髓,我们目前正融合互联网、新媒体、文创产品等多种方式来讲述连南非遗扎染文化的故事,实践团希望联合多方力量共同构建连南瑶族扎染文化的立体化传播,让更多人走近瑶族扎染文化,感受传统与现代交织相融的瑶族非遗扎染工艺,自觉肩负传承民族扎染工艺的文化使命,实现连南瑶族扎染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来源:广东海洋大学 作者:包海燕 陈月贤 盛靖雯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七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凌梓莹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