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暑期,南通大学留守儿童科学科普实践小队的志愿者们来到崇川区文华小学开展留守儿童科学科普支教活动。在支教期间,志愿者们用多种形式为留守儿童进行科学科普,助力孩子们全面成长。
多角度多方式,为乡村儿童普及科学知识
近年来,全民科普问题受到各界高度重视。而儿童作为祖国未来的接班人,更需要重视科学知识的科普工作。为了切实提高乡村留守儿童的科学知识储备,7月3日,留守儿童科学科普实践小队的大学生志愿者们走进支教讲堂,为孩子们科普相关知识。
团队在普及科学知识的时候,采用观察生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三部曲锻炼孩子们发现问题、表述问题的能力,切实做到解决科学科普最关键的问题。科学科普最重要的在于激发孩子们对于科学的好奇心,重要的在于培养一双能够发现问题的眼睛。志愿者们主要是通过在课堂上讲解相关知识为儿童们进行宣讲,同时还准备调查问卷走访文华小学周边的安乐村相关家庭,进一步了解乡村儿童的教育生活情况。通过走访调查,村民们向志愿者们反馈最多的信息便是文华小学的小朋友们平时的上学生活比较单调,相比于城中小学基础设施并不是那么完善,所以希望我们能够带领孩子们尝试做一些小实验。
志愿者在实验课正式开始前首先让同学们回想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一些小问题,同学们拿出纸张写了起来。有同学写下为什么在火车里感觉非常平稳,明明火车速度很快;有同学写下为什么鸡蛋徒手捏不碎;有同学写下为什么洗手池的水流下下水道时会有时针的漩涡……
“因为考虑到科普宣讲的受众主要是小朋友,直接宣讲的话可能达不到预期的宣传效果,所以我们组织开展了发现生活中的小问题作为实验课堂的‘前奏’。在孩子们互动交流,讨论生活中发现的一些小问题时,孩子们发现问题的能力能够得到一定的培养。”志愿者慕蕙榕表示。让孩子们自己发现问题、思考问题,才更能体会掌握科学知识的意义与乐趣。
谈及活动中问题发现的环节,志愿者杨圣认为这个环节可能不是众多课程中最独特最亮眼的,但在对孩子们的帮助上,意义远远重于形式。
图为孩子们写下自己在生活中发现的科学小问题。
缤纷课堂,为留守儿童送“关怀”
“乡村振兴,教育先行!”为了文华小学孩子们的全面成长、进一步扩展孩子们的视野,志愿者们根据自身的专业优势并结合小朋友们的兴趣,设计了“奇妙的物理”、“神奇的3D投影”、“飘浮的乒乓球”……等丰富多彩的课堂。通过多彩课堂以独特而新颖的形式点亮小朋友们心中的科技梦想,同时为他们送去来自“大朋友们”的关怀。
在飘浮的乒乓球环节中,志愿者以趣味游戏引入科学知识,以巧移乒乓球竞速大比拼激发孩子们的思考。在游戏准备环节中,同学们立即开始积极讨论思考,有同学认为可以用书本挡住开口瓶的瓶底,有同学提出如果能一直对着瓶口大力吹气,或许乒乓球就不会掉落……志愿者们针对同学们的积极思考提出肯定,积极的思考与不断的好奇心就是科技高速进步的原因。接下来,志愿者从物理角度一一分析同学们的想法的可行性,同学们频频点头,志愿者们细致耐心的讲解让他们深入了解了天马行空的想法背后的科学原理。
图为志愿者们帮助孩子们完成实验。
在为同学们答疑解惑后,志愿者介绍了最为简单的方法,志愿者将瓶子连同乒乓球倒放在桌子上,在经过高速旋转后,志愿者将瓶子拿起来,乒乓球依旧绕着瓶子内壁做圆周运动,孩子们纷纷为志愿者鼓掌。在这个实验最后,同学们进行了竞速大比拼。竞速比拼后,同学们与志愿者一起探讨实验成功的经验,志愿者们为孩子们讲解了乒乓球运动的奥秘,那就是离心力。讲解环节中孩子们认真聆听、积极互动、踊跃发言,课堂氛围温暖融洽。
图为孩子们参加转移乒乓球竞速比拼。
接着进行了“力大无穷”的书实验,实验伊始,志愿者分别依次邀请两位、三位、四位同学上台去拉两本每页交替相叠的书,同学们费劲九牛二虎之力都没有拉开,志愿者借实验结果向同学们介绍摩擦力的作用。志愿者向同学们进行提问,提问环节中同学们回答了许多生活中摩擦力的应用,志愿者也为同学们鼓掌表示鼓励。同学们回答了溜冰鞋、鞋底的花纹等摩擦力的应用。志愿者为同学们进行的思路的扩展,将摩擦力的应用分为两种进行叙述,分别为增大摩擦力的具体应用和减小摩擦力的具体应用,将同学们所说的例子分开成清晰的两类。增大摩擦力的应用中有鞋底的花纹、举重运动员在赛前涂抹镁粉、饮料瓶瓶盖边的竖纹等。减小摩擦力的应用中有溜冰鞋、磁悬浮列车等。通过分类举例,同学们意识到力的双面性,而多样性正是科学的魅力之一。
图为孩子们积极举手回答问题。
在介绍手摇发电时,志愿者们精心准备相关材料与孩子们一起组装手摇发电机,让科学知识不再抽象。孩子们在与老师、同学的协同合作后,成功完成手摇发电机的组装。孩子们依次摇动发电机手柄,感受手摇发电的神奇。在孩子们感受到手摇发电的神奇之处后,志愿者们趁热打铁,通过趣味视频向同学们介绍手摇发电的相关原理。
图为孩子们与志愿者一同组装手摇发电机。
本次活动还介绍了神奇的3D投影。在神奇的3D投影实验中,孩子们团团围住投影设备等待实验开始,手机上二维蝴蝶图片在经过投影设备后变的栩栩如生,还扑闪着翅膀。
图为孩子们围在一起观看3D投影。
队员们还带领小朋友们了解不同领域的科学家,引导他们从科学家的故事中感悟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的精神,深刻地把探索科学知识的种子播进孩子们的心中。
活动最后,志愿者依次给同学们分发小礼品,志愿者叮嘱同学们要永远保持对于科学的好奇心,永远保持着探索精神。同学们拿着奖品频频点头并拿出自己喜欢的文具送给志愿者,活动最后,孩子们与志愿者进行了合影留念。
值得一提的是,团队中大多数志愿者是第一次参与支教,在支教过程中缺乏经验。但志愿者杨心雨表示,支教是一项需要用心去做的事情,与经验无关,“只要用心就能呼唤小朋友们的真诚”。“在支教过程中不仅帮助了孩子们,也锻炼了自己,今后会继续支教积累实践经验。”志愿者曹蕾补充道。
图为孩子们与志愿者们的合影。
留守儿童科学科普团队的成员表示,此行的目的,就在于将这些科学科普相关知识能够用简单的实验现象和浅显易懂的表述讲给孩子们听,以此来激发越来越多的孩子对于科学的兴趣,帮助他们更好的在未来的学习道路上打下坚实的基础。团队队长还说道:“我们接下来还要把‘科学家精神’与科普活动相结合,拓宽科普内涵,将留守儿童科普活动做得更好。”
来源:南通大学 作者:周励杰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七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周励杰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