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赓续工匠精神,传承历史文脉,用工大声音讲好非遗故事,7月18-19日,电气与自动化工程学院“解码非遗保护,传承历史文脉”暑期社会实践团赴山东潍坊开展研学调研。

赓续入“鸢”都,躬行初“识”遗。7月18日,实践团队与潍坊市寒亭区政府部门相关负责人围绕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和保护现状、地区非遗“传统+产业+创意”发展模式、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举措等方面展开座谈交流。区文旅局文化遗产科科长姜楠楠向与会成员介绍了“风筝之都,年画之乡”起源,潍坊风筝,杨家埠木版年画发展历程以及地方非遗保护政策;政协人资环外委副主任李云平介绍了当地“传统+产业+创意”模式应用情况。


图 座谈会现场

寒亭区文旅局副局长贾曰勇对实践团队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并以当地非遗创新发展为案例,就如何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型发展做交流,他表示,“非遗传承,根在传人,广泛开展传承人研培,开阔视野、提升素养;非遗传承,砥砺创新,推动实施传统工艺振兴,融入时代、贴近生活;非遗传承,筑牢匠心,深处漫溯工匠精神,薪火相传、代代守护,让历史文脉更好地传承下去”。团队指导老师刘开阳对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和指导表示感谢,介绍了本次活动的实践内容和预期目标,团队将通过博物馆参观、传承人访谈、实地走访调研等形式,厘清非遗沿革,深探文化创意“新路径”,同时,聚焦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理念与举措,进一步了解生产性保护的概念、必要性以及定位分层与界限等问题;并鼓励团队青年在学真知、悟真谛,加强磨练、增长本领,在善作善成中展现新时代电气青年学子的青春风采,为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事业贡献力量。随后,与会成员围绕非遗的保护、传承与发展方面的问题展开研学交流。

着笔传万代,立作系百年。实践团队于7月19日赴潍坊市寒亭区杨家埠,同谭家正老先生围绕潍坊的历史沿革、杨家埠木版年画的发展与起源等方面进行了深入交流学习。

通过潍坊市寒亭区政协人资环外委副主任李云平的介绍,团队成员对于面前这位已过耄耋之年的老者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出生于潍县东关的贫苦家庭,谭家正儿时便展现出了对于传统文化的喜爱,尤其喜欢阅读一些历史、方志之类的书籍。工作之后,谭家正也曾多次撰写过方志,如《杨家埠村志》《潍坊市志》《莱州市志》和文史类的书籍,如《中华谭氏通治》等,被当地人亲切地称作潍坊的“活地图”“活档案”。“九秩华龄著新篇,半生沧桑汇简端,春风秋雨成佳句,晓月寒霜入龙渊。奔走岂为稻梁谋,著作不曾计长短。苦吟笑谈耕读志,一阙足音不知年。”简短的几句诗,便映现着谭家正老先生的写作生涯。

谭家正老先生向团队成员介绍了寒亭区的历史沿革:从夏商西周时的古寒国,到明朝时的潍县,到民国时期的潍南、潍北,最后到如今的寒亭;介绍了杨家埠木版年画的历史、来龙去脉及其创始人等。谭家正说道“木版年画是杨家埠的文明,也是中国的文明,同时也是一个“坎坷”的文明。我希望杨家埠木版年画可以在你们这一代人的手中传承地更好,越来越好。”说到这里,谭家正老先生的眼睛里闪烁着灿烂的光芒。

采访结束后,谭家正赠送了亲笔题字的《足音》一书给合肥工业大学与实践团队。希望青年学子能够践行好自己的使命,传承好中国的文化,讲好中国的故事,担负时代使命,做好中国故事传播者,成为中国文化继承者;用自己的脚步,丈量祖国大地。用自己独特的足音,踏出属于电气学子的足音,踏出属于工大的足音,踏出属于这个时代青年学子的足音。


图 谭家正老先生赠《足音》一书给合肥工业大学

本次访谈活动作为电气学子“解码非遗保护,传承历史文脉”一系列活动的重要一环。团队成员将跟据谭家正对于杨家埠文化历史的分享,更加具体且深入地展开之后一系列的活动,为非遗地传承与发展献出工大电气学子的一份力量。

一心做一事,一刀刻一生。“悠然碧空逍遥乐,直教游人误鸢都。”7月19日,追溯着文化湍湍河流,沿循着历史丝丝脉络,实践团队前往潍坊市木版年画社拜访社长、中国非遗保护协会年画专委会副主任兼秘书长王永海先生。

在王永海先生的带领下,团队成员参观了潍坊木版年画社的发展情况,欣赏了琳琅满目的杨家埠木版年画。神荼郁垒两位门神,细致的线条勾勒出他们的威武,生动而富有灵性;抱着鱼的大头娃娃,“鱼”象征着年年有余的美好愿景,表达着人们的心愿;新时代的新型年画,讲述着人民新时期的美好生活,映射时代的发展。


图 团队成员参观年画社

在深度采访的过程中,王永海先生提到“非遗不能过度的市场化,如果非遗是有商品属性的,那么他就不能称之为非遗。”这让我们对于非遗的市场化这一方面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更加明确了非遗保护的路径。

此外,王永海先生还提到,非遗的保护,关键在于政府和社会,建立政府牵头,社会共传、共习、共识的模式,建立政府+非遗+社会的模式。就如同风筝,政府如筝线,指引着风筝方向,控制着风筝高度;社会如筝面,风筝飞的高或不高、远或不远,又是否能够抵抗住强风,都取决于基础的牢固,筝面的宽度,核心的稳定。如此,非遗这一只飞越历史长河的风筝,才能飞得更稳、更高、更远。


来源:合肥工业大学电气学院”解码非遗保护,传承历史文脉“实践团队  作者:文/张家瑞 方晶晶 · 图/郭宗灵 罗怡晨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七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左晴雨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13 赞
参与评论
点击右上角 可以收藏和分享给朋友哦~
我知道了
三下乡
2023-0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