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话成长 | 访谈脚印绘历史,城影南京融创新

我国博物馆在场馆建设、文物保护、藏品研究、陈列展览、开放服务、教育传播、国际交流等方面不断取得新进展,日益成为世界博物馆发展的中心和热点。

为承担起青年人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创新性结合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七月下旬,“‘计’音明孝,城影南京”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前往南京城墙博物馆进行实地调查和采访,以博物馆数字化建设为主题,深入探究南京城墙博物馆在数字化建设方面已经取得的成果和推动数字化建设中遇到的困难及其未来展望,吸引更多人前来感受博物馆中蕴藏的文化之美,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注入青春活力,贡献青春力量。

细览古城墙,“探秘”数字化

博物馆代表着一座城市的“灵魂客厅”,体现着一座城市的文化及沉浸的底蕴,南京城墙博物馆亦如此。以三层夹丝中空玻璃构成的半透明幕墙,成为博物馆建筑外观最为吸睛之处。初进馆内,团队成员对城墙博物馆进行了参观。博物馆门口设置有讲解器自主租用柜,同时兼有面向游客的VR眼镜租借处。

负一层的主馆内,四处可见的电子屏直观地介绍了展品,每个展品旁也都设置有用手机扫一扫便可听到语音讲解的二维码。为了向游客们准确且直观地展示南京城墙的四冲城垣与城市的基本面貌,基本陈列馆中还设有一座大型数字沙盘,在立体沙盘的基础上,配合多媒体立屏和投影,让沙盘“动“起来,定时进行多媒体展演,呈现城墙四季美景,解读丰富的历史信息。

南京城墙博物馆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展览的收尾,并将城墙的故事延续到展厅外的“我们的城墙”多媒体投放屏,以一百位讲述者口中对南京城墙的个人记忆作为切入点,带观众感受半个多世纪以来南京城墙的历史与变迁,感受南京城墙与人们生活的紧密关联。

问卷溢展望,调查盈暖意

经过前期通过线上问卷的方式进行信息的采集,队员们针对数字化主题实地采访了约10名游客。大部分游客都很热心地接受了采访,并给出了自己真实的体验和建议。

“这种历史文化如果只通过讲解小朋友是不能理解的,但如果能够通过AI立体的呈现,其实可以帮助他们理解。”当被问到最期待看到的数字化展示或体验时,年轻的母亲如是说,目光中满是对孩子能通过数字化技术学到历史知识,担当起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使命的期待。

采访过程中提到最多的是VR眼镜,可使游客们在立体模型的呈现中看到城墙的搭建过程,城砖的烧制过程等,具有极强的互动性质与体验感。游客们也毫不吝惜地对南京城墙博物馆现有的数字化设备作出赞美,并对数字化建设的加强及未来更优化的数字化设施做出展望。

在这之后,队员们采访了5位工作人员。当谈到设计数字化展示比较希望传递给观众什么样的信息或体验时,负责数字化的专业人员的回答非常使人触动:“首先是要传达给公众准确的信息。无论信息是以什么形式去传递的,最主要的内核还是基于扎实的研究。传递精准的信息才是作为博物馆的从业者一个重要的立足点。”

心血萃新馆,访谈引深思

最后我们采访了南京城墙博物馆馆长郑孝清,问题主要围绕着博物馆基本情况、大学生文化育人、博物馆的当下形式以及未来发展等多个方面。南京城墙博物馆虽然建馆时间较短,但馆内藏品众多。谈到博物馆选址的初衷和建筑设计理念时,郑馆长动容地叙述了建成的不易,南京城墙博物馆可谓是大家浇筑心血所得的产物。

在问到哪件产品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时候,郑馆长语气中充满了自豪,向我们介绍着馆内的城砖阵列,侃侃而谈这些城砖的历史意义,并告诉我们博物馆对城砖内容进行了整理并构建数据库,最终以多媒体的形式将内容展现给参观者。队员们一同参观博物馆时,通过那块方方正正、文字稚嫩的城墙砖,仿佛看到了那个名叫王三的工匠正用折断的树枝一笔一划地写着自己的名字,这块城砖仿佛会呼吸。

郑馆长亲切和蔼、平易近人,耐心地为同学们答疑解惑,并向团队成员以及广大的青年发出邀请,欢迎年轻人参观博物馆并参与到博物馆的建设当中,鼓励年轻的血液可以汩汩流动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期待年轻的力量可以与博物馆一同为大众服务。面对未来,郑馆长充满信心,相信数字化建设将为南京城墙博物馆带来更多的发展机遇,更好地保护和传播城墙历史文化,而博物馆也将利用自媒体、互联网等新科技新手段展示自我、突破局限。

南京城墙博物馆是一座在文化传承和创新、文化教育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历史和文化意义、具有浓厚历史文化底蕴的博物馆。通过本次实践,团队成员分别从游览者、采访者和学习者的角度对博物馆的数字化建设方面进行了调研,在现代科技与历史交融的呼吸里感受不一样的南京城墙。综合对馆内现有数字化设施的参观,对游客、工作人员的问卷调查及采访,以及对馆长本人长达半小时的深度访谈,队员们对数字化建设与文化传承和文化育人的关系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感悟,并决心将这份对博物馆的热爱转化成带领更多青年人走进博物馆的动力源泉,引领广大青年人坚定文化自信,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贡献力量。


来源: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谭莉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15 赞
参与评论
点击右上角 可以收藏和分享给朋友哦~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