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弘扬“互相帮助、助人自助、无私奉献、不求回报”的志愿者精神,为孩子们架起通向“山那边”的桥梁,用行动给孩子们的梦想添砖加瓦,7月15日,贵州大学酿酒与食品工程学院蒲公英·龙山支教队共25名志愿者奔赴大山,面向乡村里的孩子们开展为期15天的支教活动。通过广泛开展理论宣讲,送文艺节目下基层,描绘美丽乡村等活动助力乡村教育振兴和美丽中国建设。

“小讲台”承载“大梦想”

7月16日,支教队的队员们开始了第一天的教学活动。通过开设茶文化、航空航天科普、法律科普、书法、表演、趣味科学、手工粘土等一系列特色课程丰富孩子们的假期生活,提升思维,开阔视野,为孩子们种下以梦为名的种子。

弦歌不辍,芳华待灼。音乐课上,孩子们的表现非常积极,他们纷纷拿起手中的歌词,跟随支教队队员唱出婉转的曲调。孩子们的歌声没有华丽的技巧,但总能唱进支教队队员们的内心深处。清脆明亮、纯净质朴,声音里有他们对美好生活的渴望,有他们未来无限的人生;支教队队员开设的软笔书法课,通过教授理论知识,让孩子们了解笔墨纸砚,再带着他们进行实际操作,从执笔、运笔、用笔,到每一划、每个字的书写都有着细致的讲解和指导,带领他们领略中华传统文化之美。

支教队全体成员深入农村基层教育事业,充分发挥特长,赋能乡村建设,为龙山村教育发展注入来自五湖四海的青春力量。

图为支教队队员给孩子们上软笔书法课。

“小画笔”描绘“大愿景”

支教队队员们注意到校园内大多数文化墙已褪色,便立足于学校的实际情况,制定墙面修复方案。同校领导协商后,队员们发挥各自的特长,执起小小画笔,搭配调色、勾勒描绘、耐心修补,为学校添新色、绘新篇、注新能,充分再现校园文化的内涵、精神与灵魂,营造浓郁的艺术氛围,从而增强校园文化的感染力和号召力,进一步激发孩子们奋发向上的学习热情。

7月20日下午,团县委书记肖坤奇莅临龙山完小视察并指导支教队队员们的支教工作。此次视察中,肖坤奇与队员们一同用画笔修复校园文化墙,共助校园文化建设。下午的修复结束后,肖坤奇感慨地说道:“蒲公英·龙山支教队全体队员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做实事,也希望你们通过这件事为孩子们埋下一颗艺术的种子,待到抽条生长,开出一片绚丽的风景。”

图为肖坤奇与队员一同用画笔修复校园文化墙。

图为支教队队员修复校园文化墙。

图为支教队队员修复校园文化墙。

“小细节”汇聚“大温暖”

支教,是地方与队员的双向奔赴。自支教队来到学校,便一直受到领导们亲切的关怀。7月16日,校方领导及支教队全体队员交流会顺利开展;7月20日,团县委书记肖坤奇到学校视察队员们的工作;7月21日,凤冈县永安镇镇长杨书超莅临指导支教工作。当地领导的问候指导,给予了支教队队员们莫大的关怀与支持,并帮助队员们及时调整相关计划,为高质量开展后续活动保驾护航。同时,支教队亦开展了如“圆梦”篮球赛、家访等各项活动,助力美丽校园建设,助推乡村教育发展。

支教,是小学生与大学生的双向奔赴。教学开始后,支教队队员关注到,这里的孩子大部分为单亲家庭,缺少父母的关怀与陪伴,性格腼腆内向,缺乏自信,不敢表达自己。于是,队员们在课上鼓励他们积极发言,课后亲自护送他们回家。支教队队员表示:“在有限的时间里,再多给他们一点陪伴,如果对他们以后克服困难有帮助,那也是值得的。”经过队员们长期地陪伴与耐心地沟通,孩子们逐渐能够敞开心扉,找回自信,交到更多志同道合的朋友。“老师,你们辛苦了!”孩子们的一声声诚挚感谢是对支教队队员们最好的回馈。

图为支教队队员送孩子们回家。

图为支教队队员送孩子们回家。

图为支教队队员送孩子们回家。

图为支教队队员送孩子们回家。


来源:贵州大学  作者:谢思瑶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曾兰乔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15 赞
参与评论
点击右上角 可以收藏和分享给朋友哦~
我知道了
高校资讯
2023-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