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7月27日讯(通讯员 程硕 凤雅洁)以“孝”文化为中心,被誉为中国戏曲“戏祖”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目连戏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地方乡土文化智慧结晶。为保护、传承、发扬好目连戏,7月2日,巢湖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 “探寻古艺目连戏 弘扬非遗续辉煌”实践团来到黄山市祁门县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图为实践团成员采访祁门县马山村村民。
徽州目连戏在2006年经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其演出蕴涵着独特的风土人情,唱白质朴,雅韵时现。它基本唱腔古朴,为明中叶流行于徽州一带的“徽池雅调”,即徽州腔、青阳腔,保留“滚调”特点。表演吸收民间武术、杂耍的一些技巧,能走索、跳圈、窜火、窜剑、蹬桌、滚打等,这些表演特技被巧妙地融入剧情当中,成为表演武戏的特殊招式,为后来徽班的武戏表演奠定基础。马山目连戏化妆用的油彩,颜色以白色、黑色、粉色、红色、黄色、青色为主。具体人物脸谱妆容淡雅朴素,贴近生活,涉及的鬼神,则油彩厚重,妆容夸张大胆,尤其“跑五猖”环节,五个五猖神的妆容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
徽州目连戏现场演出。
实践团成员采访马山目连戏剧团演员。
祁门县环砂村被称作“目连故里”。在祁门,徽州目连戏有着“出在环砂”的说法,即目连戏的故事是以祁门环砂为原型。环砂村在古代叫做傅家庄,已有一千多年历史。目连戏中的傅相是这里的大庄主,他乐善好施、爱护生灵,故环砂又称为傅家庄。在环砂村村主任方锦祁的带领下,实践团先后参观了叙伦堂、富村桥、八卦井等历史古迹。其中村中心的叙伦堂原是程、傅双姓祠堂,现为环砂村目连戏传习基地,已被列入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祠堂上用苍劲有力的笔法写着庄重大字“叙伦堂”和程氏祖训“孝悌忠信、礼义廉耻”。
方锦祁在环砂村为实践团成员介绍徽州目连戏的历史。
目连戏作为一方地域文化的代表,却因为小众却被人忽视。省级非遗传承人叶正初用个人行动助力目连戏的传承与发展,他开设了目连戏脸谱绘画班,并助力目连戏绘本编制和曲谱的电子化,让越来越多的人了解目连戏。政府将徽州目连戏与传统节日相结合,开展送戏下乡、送戏进校园等活动,让年轻一辈认识到其独特的韵味。祁门县文旅体局正在打造实体化空间的目连文化展示馆,以整个环砂村为大舞台,利用放生池、黑松林、叙伦堂等小舞台,让游客沉浸式体验目连文化。
图为实践团成员与祁门县文旅体局人员交谈。
徽州目连戏是徽州地区古老的传统戏曲剧种之一,被称为“百戏之祖”。实践团成员通过探寻目连戏古迹、现场观看目连戏、采访目连戏工作者、走访当地村民、与文旅体局交谈等多种方式对目连戏有了一个比较全面的认识,对保护、传承、发扬目连戏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来源:巢湖学院 作者:程硕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七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程硕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