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盐城7月3日讯(通讯员 刘雨豪 冯元义 钱文楚)

“用铁锤和金刚钻,在瓷面上敲打出深浅不一的点,积点成线,再形成画面,这便是被称为‘瓷器上的刺绣’——大丰瓷刻。”近日,在江苏省盐城市大丰瓷刻工作室,来了一群南京的大学生,他们在非遗传承人陈银付老师的悉心指导下,制作出了自己人生中第一件瓷刻作品。


大丰瓷刻源于18世纪民间,在瓷器餐具上冲刻姓氏和印记,后由艺人把艺术与雕刻融于一体,以钨钢刀或金刚石刀在素面成品瓷器上或瓷板上,錾刻书画或图案,成为一种工艺美术制品,既有洒脱的书画笔墨之韵,又有浓烈的金石雕刻之趣。 其工艺甚为精巧,对创作者在瓷刻过程中力的掌握和控制要求极高,因此在民间,能掌握这项技艺的人可以说是凤毛麟角。2021年,“大丰瓷刻”被正式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为了更好地了解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6月29日,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瓷艺文化,匠心传承”暑期社会实践团来到江苏省盐城市大丰区,通过“赏瓷、探瓷、访瓷、悟瓷”,更深层次体悟瓷刻的文化魅力,了解其历史故事和传承现状。在这里,实践团成员有幸采访到了大丰瓷刻第五代传承人——陈银付大师。


“我从记事起便开始接触瓷刻,大学毕业后,因为内心始终放不下瓷刻,便在08年回到家乡专门从事这项事业。”谈起自己从事瓷刻这门手艺的经历,陈银付老师一下打开了话匣子。陈老师告诉同学们,祖父是自己走上瓷刻之路的启蒙老师,初中毕业后,他便在盐城鲁迅艺术学院的工艺美术系专攻瓷刻技艺。后来为了追求瓷刻技艺的精进,陈银付远赴福建师范大学研修艺术设计,去中国美术学院学习油画,赴江西景德镇参加中国非遗传承人群手工制瓷技艺普及培训班……他几乎把中国所有有瓷刻的地方都走访学习了一遍,回到家乡成立了自己的瓷刻工作室,这一干就是十几年。

“非遗文化源于生活,归于生活。让更多的人了解瓷刻,喜欢瓷刻,才能让这门艺术拥有不竭的生命力。”近年来,陈银付将瓷刻作品与当地旅游资源有机融合,举办“多彩非遗·艺术花海”等活动;与英国乌邦寺庄园进行麋鹿文化交流,并将《麋鹿王》作为感谢礼回赠;在大丰中小学组建瓷刻社团,在省内高校成立非遗学院,进行非遗项目教学……传承之路越来越丰富。

看到实践团成员对瓷刻很是感兴趣,陈银付索性拿起工具为同学们现场示范起来。拓稿、凿刻、上色、装裱……在陈老师的指导下,同学们一锤一击,凿刻出了人生中第一件瓷刻作品,圆了一把“瓷刻体验梦”。实践团成员直呼“每一次敲打都需要对力度的掌握和把控,无不彰显着工匠精神!亲自动手刻下自己的作品,更加深刻体会到非遗的魅力。一个作品的制作过程像极了一个人的成长,经历过打磨和雕琢才能更加完美。”

“谢谢你们的到来,非遗的传承需要更多年轻人的关注和宣传。”陈银付希望有更多的年轻人能够关注并了解这项优秀的传统文化。作为青年学生,团队成员将努力发扬和传承非遗文化,带动更多人了解非遗,为坚定文化自信、建设文化强国贡献青春力量。


来源: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作者:钱文楚 刘雨豪 冯元义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七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钱文楚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12 赞
参与评论
点击右上角 可以收藏和分享给朋友哦~
我知道了
社会实践
2024-11-16
社会实践
2024-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