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视界叙非遗:用研学游打开活字印刷的新世界

——安徽师大学子对话非遗文旅导师姚斌

近日,安徽师范大学“融媒+赋能非遗文化传承”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在居住地楼下的徽州活字印刷馆,与一支研学团队不期而遇。叽叽喳喳的小朋友们欢呼雀跃地刷墨、版印,骄傲地展示自己的作品,让团队成员也不由自主地加入到这次研学体验之中。

深度体验研学游,团队成员在动手实践中深感非遗的魅力无穷,用研学游的方式打开活字印刷的新世界,无疑为走近非遗文化的当代传承提供了新的窗口。

心间上盖一枚非遗章

“用心去做!”是姚邦根在教授研学队员活字印刷技巧时讲的最多的一句话。印字不能刷太多墨,印图样要反复刮蜡,古人的智慧在活字印刷的技艺中体现,队员们在动手体验中将非遗文化渗入心间。74岁高龄,姚邦根依然精神矍铄,目光炯炯,亲和且健谈,穿着志愿者的红马甲忙碌在研学活动中,“你们印好后就来我这,我给你们盖上印上‘非遗’的章!”古稀老人真挚地为每一个孩子的作品盖上非遗纪念印章,每一个印章都为被困于遗忘蚕茧中的活字印刷剥下一块束缚。多一步盖章,就多添一分与非遗文化交谈的仪式感,多添一丝对非遗文化的敬畏心。“你们记住,这是你们的第一份活字印刷作品,承载的是我们的非遗文化,你们要把它拿回家,好好保存,给你们的下一代也讲述活字印刷的故事!”在活字印刷馆工作了50余年的姚老早已到了退休的年龄,但他仍一遍遍地讲述活字印刷的故事,期盼着这些故事从这里走出,从这一代走出,走更长的路,向更远的远方。

“看!这就是我们的非遗文化——活字印刷!”姚斌接过父亲的话筒,为青少年英语研学班讲解活字印刷的故事。洪亮的嗓门,略显沙哑的嗓音,姚斌带着一批又一批研学者走进活字印刷馆,走过每一个展柜,对徽派刻书的历史再一次侃侃而谈。“这些木雕印刷模板都是我雕刻的。”在活字印刷馆的第一个展柜中摆放着徽派刻书技艺的认证书,姚斌曾从这里出走,又把徽派刻书的技艺带回,他从父亲手上接过话筒,带着和父亲一样的期盼将技艺传下去,将故事讲下去。“我在一雕一刻中感受到了徽派刻书的魅力,我想再以新的方式让更多人体会徽派刻书的木香墨韵。”


图为姚邦根为团队成员教授印刷技艺。安徽师范大学提供

年华里造一间活字屋

“在我出生的1981年上演了一部电影,叫作《毕昇》,讲述的是毕昇排解万难创造活字印刷的历程。”木块与刻笔冥冥中呼唤着姚斌,放弃大学进修机会的姚斌选择进入文旅行业,开启了他和活字印刷的故事。

“我最早传播活字印刷文化源于情怀。”谈起与活字印刷的结缘,姚斌说到,《毕昇》的电影导演于得水在歙县采风时,正是自己的父亲姚老先生为其讲解徽州历史、介绍徽州文化的。“后来于得水导演送了我们一本剧本,一本由活字印刷印制成的剧本。”一本用中国传承千年传统技艺印制成的小本,掀起了姚斌父子想要传播活字印刷文化的涟漪。

走进活字印刷展览馆,手办的前身泥娃娃,火漆的前身西汉封泥印,纸牌的前身清代叶子戏、漫画书的前身元代平话刻本······古老的藏品沉睡在陈列柜内,让人跨越历史的长河,从中看到现代工艺的身影,邀请更多人重新感受古人的智慧。“每一个展物都是我与父亲耗费四十年心血收集来的,每一展板都是我们父子自己书写的活字故事。”从汉生雕版印刷、宋诞活字印刷,到徽商“贾而好儒”、徽州人“第一等好事只是读书”,从古有毕昇首次变革活字印刷术到现代王选发明激光汉字编辑排版,活字印刷馆中的一物一景随手拈来都是烂记在姚斌心里的属于徽州与活字印刷的故事。

姚家父子俩耗费四十来年探寻徽州刻书的踪迹,同时也在探寻着让研学者更好感知活字印刷魅力的方式。早年间,姚斌曾出走到瑞安等地拜访学习徽派刻书的技艺。在求学间,姚斌深感传承非遗文化仅停留在了解是远远不够的。“早些年前,徽州旅游业兴起,主要以游览观看为主,参游者只是走走看看无法深度体验”走马观花式的文旅就如同针落深海,非遗文化真正的传播效果很是一般。活字印刷纸张一套完整的流程为倒墨、刷墨、铺纸、打蜡、拓印、起纸,每一道工序都十分讲求技巧与手法,“只了解是不能够真切感受到古人的智慧和这项非遗技艺的魅力的。”

于是,姚斌决定让研学者亲自上手,在亲手感知、亲自实操中感受活字印刷的魅力。恰逢国家推行“寓教于乐,融学于游”的研学教育,守着一座活字屋的姚斌知道这是个契机,他逐渐将重心放在打造非遗研学旅游上。

“‘一生筹活字,半世作雕虫。珠玉千箱积,经营卅载功。’各位小伙伴们,大家知道这首描绘活字印刷术的诗是哪位大佬写的?是哪个朝代的吗?”从参观介绍的故事,到非遗体验的环节,每一个研学的流程都经过了姚斌的精心设计。从让孩子们挑选喜欢的雕版,到教授印刷的技艺,再到讲解图案背后的含义,在孩子们的双手间,活字屋真的变成了一间“活”字屋。


图为团队成员与姚斌交流活字印刷的故事。安徽师范大学提供

研学中游一堂非遗课

“要面对世界,就要先了解自己。”吴秀慧是英语研学班的负责人,同时也是徽州民歌的县级传承人。身为土生土长的徽州人,又是教育者,她总觉得自己的身上担负着文化传承的使命,她不愿看到徽州的孩子身处徽州却无感于徽州的美,“我希望我们的孩子不单单做‘小镇做题家’,出生在拥有雄厚文化底蕴的徽州,还应带着徽州人的骄傲和自豪。”吴秀惠搭起非遗文化与青年学生的桥梁,以研学游的方式走进活字印刷馆,走近非遗,让孩子们先了解自己徽州的文化,再带着满满的文化自信面对世界。吴秀慧还在研学过程中还加入了英语元素,她认为新时代学习英语已不单是为了融入世界,更是为了向世界讲述中国的故事,她希望“非遗+英语”可以为这群孩子培养做中华文化国际传播者的能力。

聆听活字印刷历史、亲身体验活字印刷纸张、运用英语讲述活字印刷故事、参加作品评比盖上非遗章,丰富多彩的研学活动为孩子们提供了深刻的非遗体验。近距离与活字印刷接触后,四年级的小柯说到:“通过了解和体验这门技艺,我感受到了古人的智慧,真的很有意思。”团队成员们也在亲身体验活字印刷过程后感受到了醇厚非遗文化的魅力,队长龙正波表示,这是一次活字印刷与新青年跳出课本零距离的“线下面基”。


图为团队成员与研学团成员进行交流。安徽师范大学提供

 

通过参与研学体验,团队成员在“零距离”接触非遗文化与“深探讨”对话非遗传承者中深刻领会到隐埋于非遗技艺中的魂气。研非遗之思,学非遗之技,游非遗之美,在体验中让非遗技艺传下去,把非遗故事讲下去。用研学游“玩活”非遗,新的非遗世界在向青年人展开。

本作品由安徽高校协同创新项目(编号GXXT-2022-093)支持


来源:安徽师范大学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七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陈玥羽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23 赞
参与评论
点击右上角 可以收藏和分享给朋友哦~
我知道了
社会实践
2023-0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