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北京的雨天格外的多,大家都在说空气多么潮湿,简直像来到了南方。一个周五下午正要赴高中旧友之约,从地铁站出来,大雨接连落下,有倾盆之势。越来越多的人积攒在了地铁站口,他们没有伞,我从熙熙攘攘的人群中挤到前面,打开伞走了。
看着脚下那斩起一个个回波的雨滴,我想到了那句“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只是我还打着伞,尽然没有苏轼洒脱畅快,但我心里也产生一种江湖快意,更加不在意脚下的泥泞与鞋袜的湿透,享受雨水带来的凉爽。我体会到了人在困境中的精神自由,这首《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作于苏轼被贬黄州的第三年,如果是我,必然会陷入沉郁之中,但他的精神早已突破了被贬谪的牢笼,在黄州当起最朴实的农民,和乡人一起喝酒谈乐,甚至主动去开解与他有同样境遇的张怀民。
读过《苏东坡传》,我才真正懂得何为人生中的大风大浪,考试、家庭矛盾、同侪竞争,好像都不如苏轼所经历的一切。苏轼是在我了解的诗人中我认为最有韧性的一位。
1079年,他在湖州做知州时,写下《湖州谢上表》表达自己对于时政的愤恨,没曾想这却成为了乌台诗案的导火索。在狱中,他辗转反侧,甚至想要自尽。但他还是坚持了下来,后来及时被召回京师,但因政见不合与直言敢谏,又被一贬再贬,可他还是能写下那些自解自洽的诗句,欣赏沿途的美景,“人间胜绝略已变,匡庐南岭并西湖”,“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尽管他写下的诗句都带着些许忧郁色彩,但也足以让我体会到他广大豁达的胸襟,让我想到那句“世界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那就是在认清生活真相后,依然热爱生活。”
我想,是这场雨让我想起了初二在教室里齐念《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的时刻,是这场雨拉近了我与苏轼心灵上的距离,是这场雨带我来到悠悠天地,做一名随心的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