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工学子三下乡:凝心聚力筑梦科技小院,风华正茂共绘乡村振兴
为响应国家关于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呼吁,引导并助力青年学生在社会课堂实践求知,7月1日至15日,南阳理工学院生物与化学工程学院“凝心聚力筑梦科技小院,风华正茂共绘乡村振兴”暑期社会实践团队赴南阳市西峡县展开社会实践活动。
7月2日至4日,实践团队抵达南阳市西峡县丹水镇袁庄村,在此次活动中,指导老师于海彦和李玉玺为实践团队详细介绍了科技小院的创办由来、创新的服务模式以及所取得的显著成效。通过老师们的讲解,实践团队成员对科技小院的深刻含义及其在乡村振兴战略中发挥的巨大作用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同时于海彦凭借其专业的知识和丰富的经验,对当地的食用菌加工产业发展现状发表了独特的看法。他指出,当前食用菌加工产业在技术创新、市场拓展、品牌建设等方面仍存在一些挑战。针对这些可能存在的问题,于海彦提出了一系列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解决方案,为产业的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于海彦老师还积极呼吁团队成员,要以饱满的热情和坚定的信念积极投入到推动乡村振兴这条充满希望与挑战的道路上。

指导老师给团队成员讲解科技小院相关知识。卢苏晴 摄

于海彦老师给团队成员讲述菌菇产业的现状及提出对策建议。卢苏晴 摄
7月5日至6日,部分团队成员在袁庄村村民委员会用提前准备好的展板、横幅以及生动有趣的短视频进行科技小院及菌菇种植有关知识的宣传,协助科技小院开展专家讲授、讨论互动。同时部分团队成员前往食用菌大棚种植基地进行实地参观与调研,团队成员观察食用菌的生长环境,详细了解种植过程中的温度、湿度、光照等关键因素的控制,对食用菌种植产业有了更直观、更全面的认识。不仅为他们后续的研究和分析提供了有力支撑,也为探索如何利用科技手段提升产业效益,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积累了宝贵经验。

团队成员向菇农宣传菌菇种植有关知识。雍衡 摄

团队成员深入大棚实地考察农作物种植情况。卢苏晴 摄
7月7日至8日,实践团队来到了森林家食品有限责任公司。公司董事长宋红昌在与实践团队交流时指出,深化校企合作具有重要意义,能够汇聚更多的智慧与资源,从而更好地实现优势互补、互利共赢,共同为推动乡村振兴与农业产业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随后,实践团队的队员们观看了企业的宣传短片,通过短片对菌菇类产品有了更深切的认识和了解。团队指导老师也积极表态,称在今后会充分发挥学院的科研优势和丰富的人才资源,全力推动校企双方在合作中取得更多实质性的成果。此次活动为校企合作搭建了良好的沟通桥梁,也为双方共同助力乡村振兴描绘了更加清晰的蓝图。相信在双方的共同努力下,将为农业产业的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和突破。

实践团队参观森林家食品有限责任公司,并品尝香菇食品。苏卓然摄
7月9日至13日,实践团队在公司负责人陪同下参观了菌菇类产品的生产车间和菌菇养殖基地,队员们不仅深入学习了菌种的种类、形态、生长过程以及开发方式,还详细了解了菌菇类产品的生产工艺、设备配置、质量控制等具体情况,对企业有了更加具体的认识。为帮助当地企业拓展销售渠道,实践团队充分发挥自身优势,通过抖音直播的方式助力菌菇类产品的销售。他们以专业的知识和热情的态度,向广大消费者介绍了各类菌菇产品的特点和优势,为企业的产品推广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实践队员查看香菇成长情况。苏卓然 摄
实践队员一起在森林家食品有限责任公司合影留念。雍衡 摄
7月14日至15日实践团队赴南阳市西峡县石龙堰酒业有限公司参观学习黄酒的制作过程,了解黄酒从筛米到最后罐装成品的一道道工序。在这里,实践团队成员们以认真专注的态度,学习了红谷黄酒的独特制作方法,并亲口品尝了这一独具风味的佳酿。通过亲身感受和品味,团队成员对黄酒的品质和特色有了更为直观和深刻的认识。

实践队员在石龙堰酒业有限公司品尝佳酿。卢苏晴 摄
此次南阳理工学院生物与化学工程学院的社会实践,旨在通过创新联农带农模式,让团队成员以切实行动投身乡村振兴的伟大事业。其意义不仅在于引导更多的学生将目光聚焦于乡村发展,更是要努力实现“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帮助农民销,实现农民富”的美好愿景,从而在助力乡村振兴之路上迈出坚实的步伐。实践团队的同学们以青春为笔,以汗水为墨,奋力书写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的青春篇章,展现了新时代青年的责任与担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