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

阅读空间

赋能未来教育, 提升数字素养

东南大学 贾闰杰
2024-07-31 17:40 阅读 8.4千+ 字号+
长按海报保存到相册或转发给朋友

(作者 贾闰杰)  教师数字素养,指教师适当利用数字技术获取、加工、使用、管理和评价数字信息和资源,发现、分析和解决教育教学问题,优化、创新和变革教育教学活动而具有的意识、能力和责任。作为教育信息化发展中的重要维度和缩小数字鸿沟的关键抓手,数字素养培养已经成为各国提升素质教育水平的关键内容。2022 年11月教育部发布的《教师数字素养》教育行业标准,构建了一个以数字化意识、数字技术知识与技能、数字化应用、数字社会责任,和专业发展为一级维度的数字素养框架。

鉴于教师数字素养对于教育现代化的重大意义,“西柚”社会实践团队决定利用自身专业特长来助力实践单位的教师数字素养的提升。首先,团队从教师数字素养的五个一级维度出发,深入调研了实践单位教师数字素养的具体情况。之后,团队结合得到的调研结果,开展了一场信息技术方面的交流分享讲座,用实际行动帮助实践单位的老师拓展前沿视野、提升数字素养。

 

 

调研访谈

首先,团队成员从教师数字化意识、数字技术知识与技能、数字化应用、数字社会责任、专业发展这五个方面展开了访谈调查。调查结果表明,访谈对象的数字素养普遍有待提高,尤其是在数字技术知识与技能和数字化应用这两项与具体知识密切相关的素养上有所欠缺。例如,在谈论到如何把打印出的表格中的手写内容迁移到电脑上时,有的被采访者只知道把内容直接手动输入进电子版表格中,却不知道还有图片扫描、文字识别等更快捷的手段。再例如,相当多的受访者都表示自己从未接触甚至听说过ChatGPT等人工智能模型,遑论将其应用到自身的工作和教学中。不过,大部分受访者都认可数字化技术在学前教育领域的潜在影响力,并愿意去接触和学习前沿的数字技术。

为进一步验证这些访谈结果,实践团队面向实践单位的全体教师制定了一份数字素养调查问卷。问卷题目从教师数字素养的五个一级维度展开,共22题。在向单位全体教师发放后,共回收有效问卷60份。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多数教师在数字技术知识与技能和数字化应用这两个维度上的得分情况明显低于其余三个维度,成功验证了访谈中得到的结论。

 

 

 

 

交流分享

针对调研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团队决定把讲座的重点放在增进单位教师对数字技术的了解上,通过现场讲解和展示的方式来提升教师的数字技术知识与数字化应用技能。综合考虑到各技术的前沿性和实用性,团队最终选定了神经网络、Excel函数和AI模型为交流分享会的主要内容。

7月16日,团队成员就数字化技术在日常办公中的运用为主题,向单位暑期工作组的所有老师进行交流分享。首先,团队成员向各位老师普及了神经网络的概念,并介绍了一些目前常用的神经网络模型。之后,团队成员挑选了几个在教师日常工作中有较多用处的Excel函数,向老师们现场演示了它们的功能和用法。最后,团队成员以AI大语言模型“文心一言”为例,向老师们科普了AI模型的使用方法和强大功能。为加强互动,团队成员还现场邀请了各位老师向AI提问,探索其更多的用法。

现场各项内容中,在座老师对AI模型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当看到AI模型在团队成员的操作下能做回答问题、画画等许多工作后,观看的各位老师纷纷提起了兴趣。他们一边惊叹于人工智能的便捷,一边不断提出各种各样的新问题让AI做出回答。编写教案、生成工作方案、角色扮演…老师们对AI模型能实现的这些功能都赞不绝口,直到整个分享活动结束还意犹未尽。

  

学学相长

这次活动中,我们与一线任课老师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在各自的专业领域内实现了互通有无。数字技术可以提供精彩的视觉效果和多元的展现形式,让学前教育更加生动活泼,增加老师、孩子之间的互动,在游戏般的氛围中,引导小朋友们自发去学习、爱上学习。但是幼儿园的教师队伍数字素养有嫌不足,对数字技术在学前教育中的潜力不甚了解,因此学前教育阶段的数字化水平仍然偏低。本次交流在提升幼儿园教师们的数字素养方面取得了不错的成效,展现了数字技术多样的应用方式,虽然限于时间,无法太过深入,但是很好地启发了老师们,开拓了老师们在前沿技术方向的视野,意义深远。

 

+ 投诉举报
195
快 捷
朗读 字号 打印

扫一扫 悦读分享

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