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1日,合肥工业大学文法学院赴宣城市泾县“和美共建”助力乡村振兴暑期社会实践团队走进安徽省宣城市泾县的大南坑村,探访这个以茶产业为支撑,实现乡村振兴的小镇。在这里,村民依托当地资源优势,展现出因地制宜的智慧与勤劳致富的多样路径,共同构建和美乡村。
大南坑兰香茶公司作为村里的产业龙头,充分展现了村民的智慧和努力。在王莉芳的带领下,公司不只是简单地种茶、制茶,而是通过获得安徽省著名商标和绿色食品标识,具有极高的品牌价值。公司采用双轨销售策略,线上线下结合,特别是推出的小包装试品尝包装,吸引新客户的同时,实现了薄利多销。此外,自2008年起,公司鼓励农民将传统农业用地转为茶园,农户的收入与生活质量都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形成了良性的“收购-销售”循环,促进了地方经济的持续发展。
图为团队成员采访王莉芳 作者 李梦 摄。
翰林茶业则从生产流程到销售方式,无不体现着村民勤劳致富的精神。内部完成的生产方式保证了茶叶的品质,从采摘到成品仅需一天半,保证了茶叶的新鲜度和品质。公司还采用冻库储存茶叶,确保全年供应不断,展现了村民对传统产业的现代化改造能力。
图为团队成员采访翰林茶业负责人 作者 李梦 摄。
在村支书左世成的领导下,大南坑村利用本地资源和环境优势,实现了从传统农业向乡村旅游和茶产业的转型。打造了皖南川藏线、峡谷漂流等特色旅游项目,借鉴江浙沪地区的先进管理与建设经验,促进了第三产业的发展。这一系列措施改善了基础设施,提升了村民的生活水平,推动了乡村中心抓住机遇,打造具有特色的茶旅小镇。
图为团队成员采访左世成书记 作者 李梦 摄。
麦穗小院的成功更是年轻一代智慧与勤劳的结晶。这家小茶馆不仅提供手工制作的兰香茶,紧跟时代潮流,打造独特的文化体验,吸引了全年龄段游客的参与。未来计划将民宿与茶馆结合,建立多个风格独特的打卡点,吸引更多游客,展现当代青年在和美共建、乡村振兴中的奋斗底色。
在探访过程中,队员深入了解了大南坑村如何在能人的带动下,发挥地方特色,实现经济与社会的全面发展。大南坑村并不满足于传统的农业生产模式,而是利用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和丰富的茶文化,探索出一条特色鲜明、可持续发展的乡村振兴之路。
除了茶业发展,大南坑村在旅游业方面也进行了精心布局。村庄借助优美的自然风景和深厚的茶文化背景,发展了一批独具特色的旅游项目,如茶园观光、茶文化体验和农家乐等,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体验和游览。这些旅游项目不仅增强了当地的知名度,也有效地带动了周边商贸、餐饮和住宿等相关产业的发展,为村民创造了更多就业机会,提高了整个社区的经济水平。
此外,大南坑村在社区治理和环境保护上也做出了表率。村委会积极推行垃圾分类和环境美化工程,组织村民定期清理村庄环境,保护好长有茶树的青山绿水。同时,通过开展环保教育活动,提高村民的环保意识,使大家在享受经济发展成果的同时,也能维护好生态环境,传承绿色生活方式。
通过与当地企业负责人、村支书和民宿经营者的深入交流,队员看到了大南坑村村民如何依托当地特色,发挥自身优势,走上勤劳致富的道路。村庄的变化不仅是环境的美丽,更是村民智慧与勤劳的体现,为和美乡村建设树立了典范。
大南坑村的成功实践证明,立足本地资源,发挥地方特色,培育特色产业,是促进乡村振兴的有效途径。它不仅提升了当地居民的生活质量,也为更多乡村地区提供了可借鉴的模式与宝贵经验。
(作者:楼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