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参观绵阳博物馆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展区,我深刻感受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源远流长。羌年、雾山石刻、羌族水磨漆艺、白马跳曹盖和炳林毛笔这五大非遗项目不仅展示了非遗的独特魅力,也体现了中华民族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
羌年:羌族文化的灵魂庆典
羌年,这个承载着羌族人民深厚情感和丰富历史底蕴的传统节日,让我深感震撼。每年的农历十月初一,羌族人民都会举行盛大的庆祝活动,以此祈求来年的丰收和平安。羌年的庆典不仅仅是一场简单的节日聚会,更是羌族文化的一次集中展示。从祭天神、祭牛神到跳沙朗舞、畅饮咂酒,每一个环节都充满了浓厚的民族风情和独特的文化韵味。
在参观绵阳博物馆时,我仿佛看到了羌族人民在节日里欢聚一堂的热闹场景。他们身着华丽的民族服饰,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用歌声和舞蹈表达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羌年的庆典活动让我深刻感受到了羌族人民团结互助、热爱生活的精神风貌,也让我更加敬佩这个拥有三千年历史的古老民族。
雾山石刻:历史与艺术的完美融合
雾山石刻,作为四川三大石刻之一,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厚的历史底蕴吸引了我。这些石刻作品大多分布于江油市武都镇和中坝镇,所用石材色黑如墨,质地细腻如温玉,极具特色。在博物馆的展厅里,我近距离观赏了这些精美的石刻作品,它们或刻画花鸟鱼虫,或描绘人物山水,每一刀一划都透露出雕刻师的精湛技艺和深厚功底。
雾山石刻的制作工艺十分复杂,需要经过采石、开型、出坯、绘样、雕刻、镶嵌、题诗、落款、收细、打磨、抛光等数十道工序才能成型。这种对细节的极致追求和对艺术的无限热爱让我深受感动。雾山石刻不仅是历史的见证者,更是艺术的传承者,它们以独特的方式讲述着古老的故事,传递着文化的力量。
羌族水磨漆艺:传统与现代的碰撞
羌族水磨漆艺,这项具有悠久历史的传统工艺,以其独特的制作方法和精美的成品赢得了我的青睐。羌族水磨漆器制作共有近八十道工序,每一步都凝聚着匠人的心血和智慧。从打坯、褙布、上灰到水磨、上漆、绘制、抛光,每一个环节都充满了挑战和考验。然而,正是这些看似繁琐的工序,才造就了羌族水磨漆器那温润细腻、光泽如镜的独特质感。
在博物馆的展厅里,我亲眼见证了羌族水磨漆艺的精湛技艺和独特魅力。那些精美的漆器作品不仅具有极高的实用价值,更是一件件令人赏心悦目的艺术品。它们以独特的方式展示了羌族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也让我更加珍惜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
白马跳曹盖:民族舞蹈的瑰宝
白马跳曹盖,这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的传统舞蹈,以其独特的表演形式和深厚的文化内涵吸引了我。据传,这一舞蹈习俗与伯格“神山”传说有关,是白马藏族人为了驱邪避害、祈求丰收而创造的一种舞蹈形式。在博物馆的多媒体展示区,我观看了白马跳曹盖的视频资料,那激昂的鼓点、奔放的舞姿和神秘的面具都让我为之震撼。
跳曹盖的活动程序复杂而庄重,包括杀鸡祭祖、祭祀山神、逐户跳曹盖驱鬼等环节。舞队人数必须是单数,沿逆时针方向围圈起舞,舞队中有不戴面具的巫师“白该”和戴面具的“曹盖”等角色。这种独特的表演形式不仅展示了白马藏族人的智慧和创造力,也体现了他们对自然的敬畏和对生活的热爱。
炳林毛笔:书写文化的传承
炳林毛笔,这项以选料精良、制作精湛而著称的传统工艺,让我感受到了书写的魅力和文化的传承。炳林毛笔选用上好的羊毫、狼毫、紫毫、石獾等材料制作而成,每支笔都能达到“尖、齐、圆、健”的效果。在博物馆的文具展区,我亲手试用了炳林毛笔,那流畅的笔触和舒适的握感让我爱不释手。
炳林毛笔制作技艺曾多次代表绵阳市参与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国际、国内展览会,并被评为“四川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这一荣誉不仅是对炳林毛笔制作技艺的肯定,更是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传承。炳林毛笔不仅是一件书写工具,更是一种文化的象征和精神的寄托。
在参观过程中,我还了解到非遗文化的传承和保护面临着许多挑战。随着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外来文化的冲击,一些非遗项目正逐渐消失或淡出人们的视野。这让我感到非常惋惜和担忧,这些非遗项目不仅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和精神财富,也是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桥梁和纽带。它们承载着古人的智慧和创造力,也寄托着我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在未来的日子里,我希望能够继续关注和了解非遗文化,通过自己的行动为它们的传承和保护贡献一份力量。同时,我也希望更多的人能够关注非遗文化、了解非遗文化、爱上非遗文化。让我们一起努力,让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在新的时代里焕发出更加绚丽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