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

阅读空间

材料工程学子用心感悟221基地地下指挥中心的红色旧址

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黄杰
2024-08-08 23:06 阅读 7.1千+ 字号+
长按海报保存到相册或转发给朋友

青海原子城,原名221厂,是中国第一个核武器研制基地,也是“两弹一星”精神的重要发源地。这里,见证了中国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核武器发展历程,是无数科研人员用智慧和勇气书写的辉煌篇章。而221地下指挥中心,是一个利用邮政局伪装的地下指挥中心,是这一历史进程中的关键一环,它不仅是战时指挥的核心,更是科研人员和建设者们不屈不挠、勇于奉献精神的象征。

在讲解员的介绍下,我了解到这座地下指挥中心位于地表以下9.3米的深处,由纯钢筋和混凝土浇筑而成,工程坚固保密,具有很强的防御性,防止了空袭。在这样简陋艰苦的时代下,英雄们铸就起这个伟大的地方,连大门都有三道,指挥中心内部设施完善,包括载波室、配线室、通风室、指挥室等多个部分,每一间都承载着不同的历史使命和功能。整个地下指挥中心是用钢筋混凝土浇筑而成的坚固堡垒,墙面厚60厘米,地面和顶棚均厚80厘米,前后左右上下六个面都设有15厘米厚的防水防潮保护层。顶棚之上还填充了2米厚的三合土,并覆盖有1.6米厚的钢筋混凝土,形成了一座“攻不破的铜墙铁壁”。工作区总面积约为180平方米,由多个功能房间组成,包括通风室、配线室、配电室、发电机房、指挥室(内含休息室)、电报室、载波室以及人工交换室等。特别是那扇重达三吨半、厚度达二三十厘米的铁门,仿佛在诉说着那个年代的紧张与危险,也彰显了科研人员们坚定的信念和决心。我看着那一幅幅文字、一张张照片以及一个个不同功能的房间和出现在房间里模拟当时备战指挥的蜡像,仿佛又回到了那个充满激情的岁月,重温了我国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完成核弹研制的艰辛进程。科学家们在这里实现了自己的人生理想,用核武捍卫了新中国的和平。在这里,让身为新时代青年的我们再一次感受到了老一辈科学家们“愿得此生长报国”的无私奉献精神和巨大感召力。

走进地下指挥中心,我深刻感受到了科技的力量和智慧的结晶。在那个一穷二白的年代,科研人员们没有先进的计算设备和实验条件,但他们凭借着对祖国的热爱和对科学的执着追求,硬是在艰苦的条件下攻克了一个又一个技术难关。他们用手摇计算器进行复杂的运算,用简陋的实验设备进行反复的试验,最终成功研制出了中国第一颗原子弹和氢弹。这种自强不息、勇于创新的精神,让我深感敬佩和感动。

+ 投诉举报
139
快 捷
朗读 字号 打印

扫一扫 悦读分享

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