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弘扬“两弹一星”精神,传承红色基因的重要指示精神,进一步挖掘红色工业文化资源,讲好“两弹一星”故事,引导学生树立爱党报国信念,担当时代使命责任。7月17日上午9点,材料工程学院“两弹一星”薪火传,“匠心铸梦”正当时暑期社会实践团继续前往青海海北藏族自治州海晏县金银滩草原——“上星站”参观学习,持续深入学习和传承“两弹一星”精神。
这个曾经的核武器研制基地,正在以一种开放、坦然的面貌诉说着共和国的过去,展示着一段段不平凡的历史。实践团成员们选择前往这里,是为了能够近距离感受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体会老一辈科技工作者们为国家和民族做出的巨大贡献。
继续前往,我们能看到在上星站的小站中,一列老式的蒸汽机火车静静地停在铁轨上。相关史料记载,就是在这个叫上星站的不起眼的小站,我国第一颗原子弹装运上列车,驶向远方的实验场,履行了它不平凡的使命,见证了新中国核武器研制事业的艰辛与辉煌。这个看似不起眼的小站,却在中国核工业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实践团成员黄杰提前了解上星战的故事,在大家现场参观旧址时充当讲解员进行讲解,以便实践团成员可以身临其境,更加深入了解“两弹一星”的研制历程和背后的感人故事。
参观完上星站后,实践团成员陈蕾在这个有纪念意义的火车头前深情演讲了《奔腾的使命》,通过这段演讲去歌颂上星站不凡的使命。在火车奔腾的途中,运载的是中国第一颗原子弹、运载的是无数英雄的辛苦付出、运载的是中国的脊梁。它的使命已经圆满完成,我们的使命还在继续,展望未来,让“两弹一星”精神将继续在新时代的征程中闪耀光芒。
离开上星站前,实践团成员坐在站台上,激情讨论着原子弹的发展和历史,在讨论中感受到“两弹一星”精神的深刻内涵,并为几十年默默奉献的忠诚无名英雄们致以最崇高的敬意。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实践团成员们并排而坐,眺望着天空,像是在眺望中国的未来,接好奔腾的使命。
此次“红色工业研学”活动不仅是一次对历史的回顾与致敬,更是一次对新时代青年学子的精神洗礼。青海海晏原子城上星站作为新中国核武器研制历程中的重要一环,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意义与故事。它见证了中国科研人员的无私奉献和伟大成就,也激励着后人不断前行。在今天这个新时代里,我们应该继续传承和弘扬“两弹一星”精神,要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两弹一星”精神对于国家和民族的重要意义,要将这种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以实际行动践行“两弹一星”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青春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