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的骄阳似火,却丝毫未能阻挡我们华北电力大学红砖青年支教团队的热情。在这个充满活力的季节里,2024年七月下旬,我们踏上了前往河北省保定市阜平县凹里村长林希望小学的路程,并开启了一段难忘的支教之旅。
这次支教,我和我的同学们为孩子们精心准备了一份特别的礼物——竖笛。在这五天的竖笛课程中,我们与孩子们之间建立起了一条温暖的情感纽带。
音乐,这种跨越语言和文化的艺术形式,拥有独特的感染力。在偏远地区,孩子们往往缺乏接触正规音乐教育的机会。我们希望通过这次竖笛教学活动,为孩子们开启一扇通往艺术世界的大门。
在筹备阶段,我们团队进行了周密的规划与准备。我们精心挑选了适合孩子们年龄段的竖笛,并设计了寓教于乐的教学方案,激发孩子们对音乐的兴趣。我们选定的是奥地利儿歌《雪绒花》,这首歌旋律悠扬,脍炙人口。同时,雪绒花象征着勇敢与坚强,我们也希望通过这首歌曲鼓励孩子们乐观面对生活,用音乐表达自我。
活动当天,孩子们的眼中闪烁着好奇与期待的光芒。他们对竖笛这一乐器有着浓厚的兴趣,对我们这些“大朋友”也充满了亲近感。但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面临的挑战显而易见。孩子们年幼,对竖笛这一新奇的乐器既好奇又困惑。起初,进展并不顺利,孩子们对竖笛的新鲜感很快被学习中的挑战所取代。对此,我们采取了循序渐进的教学策略,从竖笛的基本构造讲起,逐步深入到吹奏技巧的传授。在整个过程中,我们始终保持着极大的耐心,不断给予孩子们鼓励和支持,帮助他们克服学习道路上的困难与挑战。
图为支教老师在进行指法教学。 乔思栋 供图
在教学过程中,我尤为注重引导孩子们去感受音乐的韵律与情感,鼓励他们以自己的独特方式诠释音乐。随着课程的深入,孩子们的吹奏技巧日益精进,美妙的旋律开始在他们的指尖自如流淌。看着他们练习时那专注而投入的神情,我的心中涌动着一股暖流。这段历程中,我们与孩子们之间构筑了坚不可摧的情感桥梁。他们的每一次进步,以及他们吹出正确音符时那由衷的喜悦,都让我们感到无比的满足与自豪。
图为孩子在认真进行竖笛练习。 作者 朱鹏飞 供图
作为这门课的主讲,我个人亦是收获颇丰。我不仅在教学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上得到了提升,更加深了自己对社会责任的理解与担当。支教活动不仅让我们有机会为孩子们带去知识的甘霖与欢乐的笑容,更是他们成长道路上的一份坚实助力。我还极其珍视与孩子们之间的情感交流。课余时间,我们一同嬉戏玩耍,分享彼此的生活与梦想。这些温馨而珍贵的时光,不仅让我们的心贴得更近,也更加坚定了我们参与乡村教育的决心。
图为支教老师与孩子们在课间玩纸飞机。 作者 朱鹏飞 供图
此次课程的圆满举行,让我对未来充满了信心与憧憬。展望未来,我们支教团队计划持续开展丰富多彩的支教活动,将音乐的种子播撒到更多孩子的心田,让他们在音乐的陪伴下茁壮成长。同时,我也期待通过这次活动,能够唤起更多人对音乐教育的认识。作为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音乐教育不仅能够丰富孩子们的精神世界,还能促进他们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我衷心希望,在我们的倡导下,能有更多人加入到音乐教育的推广行列中来,携手为孩子们的成长撑起一片蓝天。
这次竖笛教学活动虽然短暂,但其影响却深远而持久。我怀揣着将美妙音乐带给乡村留守儿童的梦想,期待在未来能够将音乐教育的火种传递至更广阔的天地,让他们在音乐的陪伴下绽放出更加灿烂的笑容。
在这个充满爱与希望的夏日里,音乐如同一粒粒希望的种子,而我们则是那辛勤的播种者,将它们深植于乡村留守儿童的心田,期待着它们在未来绽放出自信与坚强的花朵!
图为支教团制作的海报。 朱鹏飞 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