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黄山4月29日讯(通讯员 金雅馨)天刚擦亮,这条沉寂已久的街道就开始热闹起来。  老街上的特产铺子早早地开了门,早晨的风懒懒散散,携带着刚出炉烧饼的油酥味。两个小伙正费力地挪动一张张被擦得干干净净的木头长桌,把它们一字排开,摆在岩寺老街的正中央。这里即将举办一场盛大的宴会。  徽墨酥、猫耳朵、芝麻糖… 一道道当地的特色小食登上了餐桌,来自五湖四海的宾客们陆陆续续落座,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喜悦的笑容。  中午十一点半,伴随着黄梅戏的高昂乐声,三声锣响如平地惊雷般炸开,徽州特色“八碗八”长桌宴正式开席。

司仪宣布长桌宴开始

01.长桌宴请八方客  “摆起长桌宴,端上‘八碗八’,这是我们徽州人迎接尊贵客人的传统礼节。”家住岩寺镇永兴村的谭德修这么解释道,据他自己说,他曾经在当地的文旅局工作。“上次摆席还是过年,那场面比现在还闹腾,锣鼓喧天的。”说到这,他遗憾地摇摇头,“但是上回我没来成,真是可惜。”  正说着,一碗红烧狮子头冒着热气被端了上来,招柑大的褐色肉丸上裹满红得透亮的酱汁,令人食指大动。谭德修拿起筷子稳稳地夹起一粒狮子头放入碗中,然后向对面的解释道:“这八碗八可是有讲究的,它的食材选用、烹饪技巧、还有象征寓意都值得说道。我们就看这红烧狮子头,选取猪肉肥瘦各半,用菜刀‘细切粗斩’石榴米大小,再将荸荠剁碎与肉末同拌,把这些食材用手抟成球下油锅略炸,然后捞出放进开水中慢火煮透味,最后淋上一层酱油与白糖共同调制的秘制酱汁,这道菜就算完成了。这狮子头个个圆润饱满,象征着一年团团圆圆。”说罢,他夹起碗中的狮子头,三口两口吞下了肚。   突然,一名穿着戏服的女子从人群中出现,只见她手提花篮,一边向宾客们分发小礼物,一边唱着一首民俗风味突出的歌曲。“这是我们徽州特色剧种黄梅戏里的曲目《天女散花》”,谭德修指了指正在巡游的演员,又说:“我们徽州的文化底蕴深厚,长桌宴和黄梅戏都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徽州三雕匠心独运,一笔一划都凝聚了匠人的心血与智慧;徽茶香气馥郁,口感醇厚,每一片茶叶都承载着大地的精华;不得不提的还有徽墨,古往今来,无数文人墨客将其视为心头好。只是很可惜,这些传统文化在今天逐渐离开了人们的视线,现在了解和喜欢这些东西的年轻人越来越少了。”说到这里,谭德修无奈地叹了口气。02.镂月裁云雕匠心  漆黑的木制平台上静静摆放着一组雕刻艺术品,这就是徽州雕刻博物馆馆长洪建华的得意作品——《十八罗汉》。这组竹根雕刀法细腻圆润,线条如铁丝般流畅绵连,人、兽浑然一体,表情各异,神态万千。  “竹根雕是徽州三雕之一,常采用线刻、浮雕、透雕等精湛工艺将名家书画、山水风光、神话故事等雕刻于毛竹之上,技法繁绮多姿,匠心独运,而现在我们所看到的就是洪老师的一组竹根雕作品。”博物馆讲解员李芳解说道。据了解,徽州竹雕的起源可追溯到至宋高宗时期,它承载着徽州深邃的地域文化内涵和浓厚的艺术气息,是构成“徽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  可如此巧夺天工的造物,此时却只能对着空荡荡的展厅沉默,展厅人迹罕至,只有李芳讲解的声音在不断回荡。“雕刻是徽州的传统,可惜这个传统现在知道的人越来越少了。”看着眼前的景象,李芳无奈地说。  张红贵是黄山市浅口村的民间艺人,十余年从事竹雕工艺,见到他的时候,他正在打磨一只竹雕笔筒,笔筒的筒壁雕刻着栩栩如生的花草鸟兽纹样。他向介绍:“完成一件竹雕作品一般需要2-3个月,复杂的更久,根据刻画的精细程度,完成一件竹雕作品需要用到的刻刀最多可达70多种。”说着,他拿起自己正在雕刻的竹子展示给我们。  “之前没有博物馆的时候,我觉得自己能做出作品已经很好了,但是后来洪馆长修建了博物馆之后,我才发现,雕刻已经不再是我自己的日常生活,而变成了一种文化传承的责任压在我的肩上。希望我们的这个博物馆能够将各种各样的雕刻艺术品带出阳春白雪的殿堂,让更多人去认识它、欣赏它,让更多的人能够了解到我们的徽派雕刻。”张红贵感慨道。

张红贵正在雕刻作品 03.丹青宣白染墨韵  “你们也是来看陈老师作画的吗?”来自扬州玄同文化的张慧一身旗袍外搭橙色开衫,气质雍容大气。“我们这个团队都是跟随陈老师过来研学的,陈老师可是中国文联的大艺术家!”张慧眉飞色舞地讲述道。  抬眼望去,古旧的文房四宝们乱乱的散在四周,围出了一圈空地,一位老者坐在木案前正若无旁人的挥毫泼墨,米白的全开熟宣上,一幅《明珠滴露》缓缓浮现。老者名叫陈绍棣,是中国文联书画艺术中心的特聘画家,也是扬州市中山书画会的副会长,这次即兴前来歙县古城墨砚博物馆参观研学。

陈绍棣正在作画《明珠滴露》   “国画和徽墨一样,都是我们的文化根脉。”出生于书香门第的陈绍棣,从小就在家风的熏染下对中国古典艺术情有独钟,他认为一个中国画家必须对中国广博精深的文化有所了解和传承,然后再在此基础上争取创新。“我们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之间都是共通的,看似并不相关,实则藕断丝连,但是很可惜,在社会飞速发展的当下,传统与现代之间无可避免的发生了一定的冲突。“陈绍棣说。  穿过小桥流水的庭院,歙县古城墨砚博物馆的负责人黄月玲正带领陈绍棣一行人参观展馆。朱红漆的大门缓缓打开,入目即是一块黑底白字的招牌,上书“歙县古城墨砚博物馆”九个大字,下方是与徽墨相关的背景资料,馆内陈设十分古朴,两列展台分列两边,中间夹着一排双面玻璃展板,暖黄色的昏暗灯光柔柔的笼罩在圆润的墨砚块上。黄月玲解释道:“博物馆整体布局成‘吕’字,从徽墨导入,以长廊连接,再从歙砚导出,墨砚分开各成体系。我们的这个博物馆忠实地记录了徽墨和歙砚在徽文化发展史上的历史地位和作用,是徽墨文化传承和发展的重要基地。”  看着眼前的一排排展品,陈绍棣深情地说:“传统文化的根基不能倒,如何去传承和发扬这些文脉上的明珠,就看你们青年人了,任重而道远啊!” 04.新火新茶趁年华  “听说你们要来采访我的时候就想着要给你们泡茶喝的。”徐纪苗拿来一个编织小竹篮,篮子里摆着一圈小巧可爱的白瓷茶杯,中间是一只装满茶水的透明茶壶,“条件有限,不能给你们现场展示茶叶的冲泡了,招待不周,还请见谅。”徐纪苗拿起茶壶,缓缓将茶水注入每个小茶杯中,褐色的茶水中,茶叶静静地浮沉着,茶汤的色泽也在缓慢地变化。  徐纪苗是谢裕大茶文化博物馆的馆长,从事这项工作已经有十六年之久,但是真正的大师总是怀着一颗学徒的心,徐纪苗就一直自称“苗小白”,以一个“小白”的心态,如饥似渴地吸取茶文化知识,并用他生动幽默的语言向更多的人讲述徽茶的故事。

徐纪苗正在接受采访   谈起茶文化的传播,徐纪苗也是深有感触:“日本在全球的茶文化传播中遥遥领先,主要是因为他们的形式做的好,他们的茶文化专家致力于向全世界推广自己的文化,提前占领了‘茶道’这个词,现在别人一提到这个词,就会想到日本,而不会想到我们中国才是茶文化的发源地。”说到这,徐纪苗话锋一转,又说道:“但是我们也针对这种现状做出了改变。现在我们在国外设立了一种民间文化交流中心,它不再像之前的孔子学院那样主要教授以《论语》为中心的经典古籍,转而宣传中国的一些传统技艺,例如茶叶啊、书法啊,还有国画,这些文化课程的讲授,不仅让听课的海外华侨子女有了更深刻的文化认同感,也让世界逐渐看见了隐藏在东方的悠久文脉。如何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这是我们正在面临的问题,也是你们将要迎接的挑战,你们要用你们现代的想法去解构传统的艺术,你们觉得它有什么话题,如何用最短而有力的形式去宣传它,科普一定是最先的,等到大家真正喜欢了,自然会去来了解我们的文化。”  在谢裕大茶博园云雾缭绕的茶山茶海间,一簇簇碧绿的春叶竞相勃发,一垄垄茂密的茶树青翠含烟。一队前来研学的小朋友穿梭在一行行茶树之间,粉雕玉琢的小脸蛋上满是对知识的渴望,玉藕般的小手轻轻掐起一片最嫩的茶叶,然后把它放在色彩鲜丽的小篮子里,老师清丽温柔的声音将茶叶的故事娓娓道来,阵阵沁人心脾的茶香在风中飘散,而这缕茶香也正随着绚烂悠久的传统文化一起,氤氲在孩子们的心田。

随着研学的小朋友们穿梭在翠绿的茶树间,这片土地上的传统文化也在悄然生根发芽。徽州,这片承载着深厚历史底蕴的土地,正以其独特的方式将传统与现代相融合,向世界展示着中华文化的魅力与活力。


来源:大学生云报

责编:大学生云报 赵旭 + 投诉

2 赞
参与评论(0)
点击右上角 可以收藏和分享给朋友哦~
我知道了
相关推荐 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