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8月29日讯 (通讯员:梁泽璇 郑冀蒙 高曦喆)当清晨的阳光洒在滹沱河藁城区河段的水面上,一支由河北科技大学大一大二学生组成的年轻团队正紧张地进行着设备调试。最近,河北科技大学“谊”启未来团队自主研发的无人监测船在这里完成了第五次实地试验,这标志着这项由青春力量孕育的科技创新成果正式迈向应用新阶段,以实际行动响应国家“以科技创新推动绿色低碳转型”的战略号召。

团队成员进行航行前最后调试

以青春之名,破题生态监测难题

传统水环境监测依赖人工采样,不仅效率低下,在复杂水域更存在安全隐患。“谊”启未来团队瞄准这一行业痛点,历时两年课余时间攻坚克难,将课堂所学转化为创新实践。此次试验重点验证了船只续航能力与自动化采样系统的稳定性,从船体动力优化到采水、采泥精度控制,每个技术细节都凝结着青年学子的智慧火花。当监测船按预设航线完成全程自主作业时,岸边爆发出热烈的掌声——这群平均年龄仅20岁的年轻人,用实际行动践行了国家“深化生态环境治理体系改革”的基层创新要求,为构建“天空地水”一体化生态监测网络提供了轻量化技术方案。

测试成功后团队成员脸上洋溢着喜悦。

协作攻坚书写青春答卷

团队成员在项目推进中展现出高度的协作精神,从船体设计到数据系统开发,各模块负责人既独立攻关又密切配合。面对试验前出现的动力系统兼容性问题,机械组与电子组通宵达旦联调,最终通过算法优化实现能耗与动力输出的精准平衡。这种“分工不分家”的协作模式,正是对国家“鼓励青年科技人才在重大科研任务中‘挑大梁’”政策的生动诠释,让跨学科知识在碰撞中产生创新火花,也让团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锤炼出过硬的技术能力。

团队成员共同探讨技术难题

在实践沃土中生长的创新力量

从最初的概念草图到如今驰骋河面的监测船原型,团队始终坚持“问题导向型”研发。那些在实验室深夜诞生的奇思妙想,最终在滹沱河的水波中得到验证,呼应了全国生态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提出20周年之际对青年创新的时代召唤。正如团队成员在试验日志中所写:“创新不是灵光一现的偶然,而是无数次失败后依然选择相信的必然。”

团队成员研讨采样模块机械结构

此次试验的成功,不仅标志着项目从理论研发迈向应用转化,更展现了当代大学生扎根实践解决社会问题的心志。在国家大力倡导青年科技创新的今天,“谊”启未来团队用行动诠释:守护绿水青山既是响应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的时代使命,更是新时代青年义不容辞的青春责任。


来源:大学生云报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赵菁华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68 赞
参与评论
点击右上角 可以收藏和分享给朋友哦~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