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2日,绍兴文理学院“剑指红星”实践团在马克思主义学院孙东芳老师的指导下,来到马剑社区开展调研活动。实践团成员怀揣着对古村风土人情的好奇和对历史的敬畏,踏上了这片藏满故事的土地,期望在古村的烟火中,探寻宝贵的文化根脉。

戴氏宗祠:家风传承的精神原乡

(实践团成员与戴书记的合照)

迈进戴氏宗祠,时光仿佛在此放慢了脚步。褪色的木门、高悬的匾额,静静诉说着家族的传承故事。在这古韵流淌的宗祠院落深处,实践团成员对当地村书记进行了深入采访。

据戴书记讲述,马剑戴氏自古崇文尚教,科举年间,族中子弟负笈远游,以学识报国,在历史长卷里留下“担当”的印记。谈及戴良等家族先辈中的家国义士,戴书记骄傲地说道:“我们戴氏一族,家训中‘重节义,尽忠尽孝,忘身报国’的理念早已融入骨血,这是先辈们传下的精神火炬,照亮着戴氏子孙前行的路”。

马剑老街:石板路上的历史长卷

走出宗祠,成员们沿着青石板铺就的马剑老街前行,脚下的石板路坑洼不平,却坚实厚重,像是大地写下的日记,记录着古村的历史与过往。

老式民居错落有致,民居之间散落分布着大小祠堂,共同构成了马剑古村独特的文化符号。小队成员们先后走访了敬义堂、增德堂、敬德堂等祠堂,堂内留存的古老供桌与牌匾,无声诉说家族传承的故事。成员们在祠堂的一榫一卯、一铭一文中,触摸到古村宗族文化的脉络。

漫步马剑老街后,实践团成员还与当地村民展开了深入访谈。围绕马剑的发展优势、现存痛点等多个维度,成员们耐心倾听村民的真切感受,借此深入了解这片土地近年间的发展变迁。

(马剑老街)

(成员们与当地村民交谈)

羌灯文化:传统与创新交织的民俗光韵

最后,小队成员来到非遗传承工作室,探寻羌灯文化的独特魅力。

队员们俯身细观,造型各异的羌灯仿佛被赋予了生命:灯面上,匠人以细腻笔触勾勒龙纹,精致中透着古朴气韵;灯盏内部,三国“桃园结义”的忠义场景、孙悟空等历史人物形象经巧妙塑造,活灵活现仿若要走出灯体。传承人笑着介绍:“乡亲们偏爱这些历史人物,把‘桃园结义’的情义、名著里的经典,都藏进这些羌灯,让传统故事能常看常新。”

制作羌灯的老师傅说,这小小的羌灯,背后凝聚着几年甚至更久的心血。关于羌灯这一传统文化的创新性发展,实践团成员和传承人经过探讨,一致认为可以结合当下AI时代,让羌灯‘讲’故事——借助数字化手段还原更多历史场景,更能激发当代年轻人的兴趣。

(马剑羌灯)

此次调研,是当代青年对激活古村落文化资源的一次深度探索。从戴氏宗祠的家风传承,到马剑老街的生活肌理,再到羌灯文化的民俗密码……马剑村的这些文化种子,在岁月里沉淀,却始终饱含生机,给予我们当代人深刻的力量—— 让我们懂得传承的意义,更看见民俗文化里的生活智慧。“耳闻之不如目见之,目见之不如足践之”。“剑指红星”实践团愿做文化根脉的探寻者与传播者,把马剑村的故事讲给更多人听,让古村烟火里的文化力量,滋养更多心灵。(供稿:剑指红星实践团)


来源:大学生云报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赵菁华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1166 赞
参与评论
点击右上角 可以收藏和分享给朋友哦~
我知道了
社会实践
5小时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