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关于推广普通话及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战略部署,积极响应文化强国建设与乡村振兴的号召,服务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2025年7月,兰州大学“丝路推普声,丹霞遗韵长”实践团奔赴甘肃省张掖市周边地区,开展了为期近一个月的实践活动。团队以马蹄寺非遗调研为起点,以中小学推普课堂为阵地,以乡村走访为延伸,旨在引导青年学子在实践中深刻认识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对于增强国家认同、促进民族团结、服务地方发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大意义,并探索“推普”与文化传承相结合的有效路径。
一、马蹄寺:触摸遗产脉搏,感受多元文化
聚焦文化遗产保护,7 月 8 日至 9 日,实践团首站深入张掖马蹄寺石窟群,考察文化遗产保护现状、挑战及应对举措。通过与景区工作人员、游客访谈,团队切实感受到党和政府对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视,以及基层工作者的坚守奉献。
图为团队在马蹄寺景区合影。游客 供图
马蹄寺始建于北凉时期,兼具独特自然风光与石窟艺术价值。但实践团在调研中发现明显问题:石窟墙壁有大量人为字迹划痕,狭窄隧道内游客拥挤,石雕壁画还受风吹日晒侵蚀。团队随即采访游客,多数受访者表示:“马蹄寺石窟确实已遭受严重破坏,若想让马蹄寺文化得以传承和发扬,需要各方携手共同努力。”
图为团队成员在马蹄寺内采访游客。张学瑞 供图
于是,带着忧虑与疑虑,实践队与当地乡政府工作人员进行了一次简短的访谈。实践队针对游客提出的保护现状问题向工作人员发问。在回答保护重点问题的同时,工作人员也表示,期待未来游客与政府双方能够携手合作,共同为景区的发展贡献力量。
图为团队成员在马蹄藏族乡采访工作人员 李闰淼供图
此次考察让实践团深刻认识到,文化遗产保护既需专业人员的匠心坚守,也需游客的敬畏珍惜,更需社会各界支持。当前保护措施及成效,展现出各民族文化 “各美其美、美美与共” 的局面,助力中华文化的传承与传播。
二、民乐县:推普助力成长,双语传递温情
带着从马蹄寺汲取的文化养分,实践团队进驻民乐县,将工作重心放在推广普通话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上,特别关注青少年群体。在实践过程中,以南城子村为例,实践团队发现学生使用普通话的积极性不高。为此,团队精心设计了课程,紧密结合实际应用,涵盖语音规范、词汇积累和语法运用,并在此开展了为期20天的支教活动。在此过程中,学生们逐渐提高了普通话的使用频率,也将“写规范字”的理念铭记在心,以此实现推广普通话、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目标。
图为团队成员开展推普课堂 谭向博 供图
结合民乐县多民族聚居特点,团队探索 “普通话 +” 融合路径,创新教学形式。在保障普通话学习核心目标的前提下,引入民族文化元素。例如教唱积极的藏语歌曲,先以普通话解析歌词内涵与背景,再教藏语发音。这一举动既激发青少年学习兴趣,提升其普通话能力,也加深对本地藏族文化的认同。同时,开设 “吉祥八宝” 纹样填色、漆扇制作等手工课,强化青少年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为推普与民族文化传承的协同发展提供实践经验。
图为团队成员开展趣味课程 彭思嘉 供图
此外,为巩固学习成效,团队举办 “普通话挑战赛”,设置多音字辨析、经典诵读、诗词接龙等趣味环节。学生在竞技中灵活运用知识,巩固学习成果,参与热情高涨,现场反响热烈。
图为普通话挑战赛进行中 任晶晶 供图
此外,团队设计线上调查问卷,覆盖不同年龄、职业群体,调研普通话使用习惯、学习需求及困难,回收约 100 份有效问卷,为分析普通话普及现状、精准解决推广难题提供数据支撑。
三、南城子村:深入藏族乡村,关切特殊需求
在推普课堂间隙,实践团走进肃南裕固族自治县马蹄藏族乡南城子村,关注基层尤其是老年群体。结合该村藏族文化背景,通过入户走访,团队直观感受到乡村振兴战略下,藏族乡村面貌与村民生活条件的显著改善。
在活动开展过程中,实践团队特别关注南城子村这一藏族村落的语言需求。通过访谈发现,受地理位置和生活需求的影响,该村落的藏语使用频率正急剧下降,除了日常使用的几个称谓外,藏语濒临消失。
其次,实践团队通过实地走访,进一步了解了南城子村藏族文化遗产的保留现状。实践团队观察到村民家门口仍保留部分藏族纹样,家中也散见一些藏族元素。尽管如此,村民坦言,藏族文化元素的保留已大不如前,目前仅有部分藏族村民参与一些藏族文化活动。总体来看,作为具有藏族特色的村庄,南城子村的藏族文化保留力度仍需进一步加强。
图为团队成员与受访村民合影 南城子村工作人员 供图
随后,实践团采访南城子村驻村干部,了解村落振兴情况,包括产业结构、村民收入来源等;同时询问文化保护举措。驻村干部表示,村里正平衡现代化与文化保护:通过定期举办藏族文化艺术节,激发村民文化认同;尝试将藏族文化元素融入直播带货,吸引游客、带动经济,为文化传承注入新活力。
图为驻村干部接受实践团队采访 李闰淼 供图
四、实践总结
本次实践是兰州大学学子响应国家号召、深入民族地区基层的重要行动。通过实践,团队深化思想认识:在马蹄寺感悟传统文化,增进对少数民族文化的理解与尊重;在民乐县开展推普课堂,体会推普对民族地区发展的基础作用;在南城子村调研,明确乡村推普与服务特殊人群的必要性。实践充分证明,推普对增进民族团结、维护国家统一意义重大。
同时,团队探索推普与文化传承创新结合的路径,打造 “普通话 +” 模式,为民族地区推普积累经验。青少年与老年人的积极参与、课堂上的语言交融,更激发了成员的责任感与使命感。
推广通用语言文字、传承传统文化是长期系统工程,少数民族地区需精准施策。本次实践虽已结束,但意义深远。兰州大学实践团将总结经验,形成调研报告与政策建议;成员也将持续关注语言文字事业与民族文化发展,融入国家发展大局,提升服务社会能力,为乡村振兴、文化强国建设、民族繁荣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贡献力量。此次张掖民乐实践,将成为团队成员铭记初心、担当使命的珍贵记忆。
供稿:“丝路推普声,丹霞遗韵长”兰州大学2025暑期实践团
来源:大学生云报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赵菁华 责编:陈晓红 + 投诉举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