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8月24日讯(通讯员:代晨阳 张广生)为积极响应新时代青年投身社会实践的号召,咸阳职业技术学院 “绿筑先锋实践团” 怀揣着为社会贡献力量的热忱与担当,于 7 月正式开启了暑期 “三下乡” 征程。

本次实践以建筑垃圾为核心研究对象,旨在深挖其背后潜藏的社会与环境课题。“循着‘建筑垃圾的由来—破碎分类—“变废为宝”的可能性’脉络展开”,力求全方位调研与了解该领域的现状与变革潜力,为推动建筑垃圾的科学处理与资源化利用贡献青年智慧与力量。

直击拆迁场 溯源垃圾成因与现状

实践首站,团队走进陈阳寨建材拆迁市场。该市场作为建筑垃圾的重要源头之一,清晰镌刻着城市更新换代的印记。环顾四周,那些即将被拆除的旧建筑,墙面早已斑驳不堪,窗户有的破碎,有的早已不见踪影,它们见证了城市曾经的模样。伴随城市化进程以肉眼可见的速度不断加速,推土机的轰鸣声与起重机的吊臂轨迹,共同勾勒出旧建筑拆除与新建筑崛起的动态图景。在这场新旧交替的变革中,建筑垃圾的产生如同一条奔腾不息的河流,从未停歇。

近年来,我国建筑垃圾产量持续走高,2024 年已达到 35 亿吨的规模。为摸清其主要成因,实践团成员深入拆迁现场,与技术人员展开细致交流,梳理出两大关键源头:一方面,大量老旧房屋因使用年限过长、结构老化进入集中拆除阶段;另一方面,城市规划调整催生大规模建筑改造,像道路拓宽、商业区升级等工程均会产生大量建筑垃圾。当房屋自然老化的 “退役潮” 遇上城市更新的 “改造潮”,两种力量交织碰撞,最终让建筑垃圾在这里堆出了连绵的 “小山”,成为城市发展中亟待破解的环境难题。

工艺创新提效能 移动设备促循环

在“筑梦绿乡、青春同行”的旗帜引领下,实践团的成员们怀揣着对乡村生态建设的热忱,通过对现场的实地考察清晰地了解到,当前建筑垃圾的回收处理工作主要依托先破碎后分拣的核心方式有序推进。为了最大限度降低运输成本、减少二次污染,按照资源就近利用原则,拆迁现场创新性地采用了移动粉碎设备。

这些设备如同一个个高效运转的 “移动工厂”,将大块的混凝土、砖块等分解成较小的颗粒。紧接着,借助精准的分拣工艺,把其中的钢筋、木材等可回收物与其他物料精准分离,从而确保每一类资源都能得到物尽其用的合理处置。

变废为宝成现实 青春智慧赋能可持续发展

经过这一系列精细的技术工艺打磨,昔日堆积如山的建筑垃圾完成了华丽蜕变,摇身成为品质达标的再生骨料。为后续的道路铺设、场地平整等工程提供了优质的原材料,真正让 “变废为宝” 从理念转化为了生动的实践。这种对建筑垃圾资源的高效再利用,既显著降低了城市更新建设的经济成本,又有效缓解了生态环境所承受的压力,为可持续发展注入了实实在在的动力。​

此次实践团的暑期 “三下乡” 征程,如同一颗投入社会实践浪潮的石子,以扎实的行动响应了新时代青年投身社会实践的号召,激起阵阵富有意义的涟漪。实践中,团队深入陈阳寨建材拆迁市场,摸清建筑垃圾源头、成因及产量,见证其 “变废为宝” 全过程,全面掌握该领域现状与变革潜力。​

展望前路,实践凝聚的智慧力量将为破解城市环境难题持续助力,这群青年也将带着实践所得,以青春之力助推资源循环利用,为可持续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让 “废” 新生的故事在时代浪潮中不断续写新的篇章。


来源:大学生云报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赵菁华    责编:赵林朗 + 投诉举报

27 赞
参与评论
点击右上角 可以收藏和分享给朋友哦~
我知道了
社会实践
1小时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