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口老龄化加速、健康需求升级与数字技术迭代的三重背景下,智慧养老已成为撬动医康养融合、提升银发群体福祉的关键支点。淄博市作为“国家智慧健康养老示范基地”,既拥有电子信息产业(亚华电子)的硬件优势,也具备基层治理数字化改革经验,但如何把技术、服务、支付与政策四张“网”织密织牢,仍缺少系统性、场景化的实证答案。基于此,山东财经大学保险学院数智赋能,医康养融合——智慧养老模式和产品的深度调研与优化策略---以淄博市为例调研团队,与淄博高新区民政局建立政校协同机制,以“机构—企业—政府”三维视角切入,对智慧养老的产品形态、运营模式、痛点堵点及可持续路径进行调研。

7月7日上午,调研团队首站走访高新区民政与文旅中心。梁主任介绍全区9家正规养老机构运行良好,但约27-28处老年集中点未纳管;养老痛点集中在:机构养老相对规范,社区居家养老受限于城市社区少、城乡融合度低而滞后,农村幸福院则功能单一、组织松散。当地实施“三年居家行动计划”,为困难老人配智能设备并提供上门助浴、助医服务。

高新区民政与文旅中心调研活动

梁主任表示,尽管亚华公司提供了平台和软硬件,但有效结合应用仍需长期探索。当前政策以倡导鼓励为主,缺乏具体方案和标准行为规范。

于高新区民政与文旅中心展开座谈

孙院长则结合养老机构实际指出现阶段存在问题:观念上,老年人常视智能设备为“监视器”或担心耗电负担,拒绝使用;人力上,护理员年龄多在50岁以上,操作智能设备效率低下;融合上,养老院目前大多仅能实现“康养结合”,“医疗”模块因环境和资质限制难以突破。她特别强调:“设备永远只是预警工具,健康数据研判和人性化照护永远依赖人的智慧。”

团队随后走访了区内标杆养老机构——三玉老年公寓。院长介绍,公寓目前服务约160位老人,由4位专业护理员承担主要日常照护工作。他们提供涵盖生活照护、康护护理、托养服务及家庭支持等全方位的服务项目,并强调大部分基础服务免费提供,切实减轻家庭负担。

在三玉老年公寓听取院长讲解相关仪器应用

在智慧化应用方面,公寓已引入了山东亚华电子的基础设备,如床头呼叫分机、安全监控设备等三到四种核心产品。这些设备在保障老人安全和及时响应需求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实地探访中,多位老人对于设备的应用表示满意。

了解三玉老年公寓的精神内涵

在三玉老年公寓与院长合影留念

团队最后到达山东亚华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公司技术人员介绍,亚华深耕医疗及养老通讯领域,已累计服务超过9500家医院和机构。其核心业务是提供软硬件一体化的智慧照护解决方案,并自2023年起积极拥抱国产化生态,产品开始适配华为鸿蒙操作系统。

观看纪录片了解亚华电子发展历程

针对养老场景,亚华对二代产品进行了显著的适老化优化:将醒目的红色设备外壳改为更温和的暖黄色调,并对设备把手形状进行了重新设计,使其更符合老年人握持习惯。其实地展示的产品线构成了养老机构智慧照护的“神经末梢”:核心的床头分机是老人求助的“第一触点”;配套的呼叫开关、门灯、走廊显示屏确保信息传递;分布在床位、卫生间、门口的分机延伸覆盖范围;关键的物联感知安防系统(噪声传感器、跌倒探测器、可燃气体检测器)则构建了智能化的安全防护网。同时高新区各养老机构引入云睦亚华信息网络平台。该平台围绕长者全生命周期管理设计,高效处理预订、入住、退住流程,并精细化管理基本信息、居住状态、护理记录、用药情况及健康评估。而硬件设施则在9家备案机构中覆盖了4家。

在亚华电子参观智能设备(图一)

(图二)

本次高新区实地调研,团队深入观察了当地养老服务的结构现状与智慧化推进面临的真实挑战(概念落地难、用户接受度低、人力适配不足、医养融合壁垒),考察了标杆机构将专业照护与适度智慧相结合的有效模式,并了解了技术供应商在适老化设计、安全预警系统及区域管理平台方面的探索与成效,为深入研究智慧养老的优化路径收集了关键一手信息。

7月7日结束调研在山东亚华电子与负责人合影留念

实地走访后,我们清晰看到淄博高新区的智慧养老已从“概念”走向“场景”:政府持续输血,机构上线平台、布设终端,软硬件同步升级;一线护理员、技术方与长者面对面,把需求翻译成适老化方案,医疗、康复、照护无缝衔接。当政府输血、企业造血、社会活血同频共振时,智慧养老就会从高新区的9家专业机构、27处集中居住点出发,沿着长者食堂的烟火气、康复机器人的机械臂、床头分机的提示音,慢慢铺成一张“老有所安、老有所乐、老有所医”的幸福网。

撰稿:张艺欣、祝艺玮

图片:黄靖函

审核:王霞、白燕飞


来源:大学生云报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赵菁华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23 赞
参与评论
点击右上角 可以收藏和分享给朋友哦~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