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探索齐文化传承与科技融合的创新路径,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在当代焕发新生。青岛理工大学“齐脉薪火传习团”(国商232王滢、财管235郭洪瑜、财管233崔程智、财管246胡俊泽、财管244王昊翔、财管242张玉雪)积极响应号召,于8月5日-12日赴淄博开展为期7天社会实践,聚焦齐文化传承与科技融合创新,探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新时代活化传播新路径。
图1.团队成员在齐文化博物馆的合影
品齐史魂,赋鞠活力。在齐文化博物馆,团队借助馆藏文物与史料,系统学习了齐文化起源、兴盛到演变全过程,深化对其变革、开放、务实、包容等核心精神的理解。团队联合非遗传承人,将古法草编蹴鞠与《稷下蹴鞠疏》文化手册嵌入NFC芯片,开创“触碰式文化教学”新模式。参观者手机轻触芯片,即可便捷获取蹴鞠历史、技艺等知识,有效提升文化体验的趣味性与互动性,为非遗技艺注入了科技活力。团队还前往齐国故里,探索科技赋能下多种文化的融合,重点走访淄博足球博物馆、中国陶瓷琉璃馆等场所,在实践中探索科技赋能优秀传统文化的可能性。
图2.团队成员讨论学习齐文化精神
图3.团队成员与蹴鞠传承人交流
校地协同,深化实践。围绕“齐鲁文脉传承”,加强校地协同育人,商学院与淄博市少海街道云涛社区签订实践基地协议,双方围绕“齐鲁文脉知行路”旅游研学一体化开发为核心,在文化传播、实践教学、志愿服务等领域开展深度合作。商学院将依托专业优势,为社区提供文旅资源开发、活动策划等智力支持;云涛社区则为师生搭建实践平台,助力理论知识转化与文化传承落地,双方携手构建“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促发展”的校地联动新模式。
图4.团队与云涛社区签约合影
寓教于行,薪火相传。团队成员先后深入淄博大世界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云涛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开展齐文化之蹴鞠文化小课堂,化身“文化使者”,为社区孩子们讲解蹴鞠的历史起源与发展,讲授古代蹴鞠与现代足球的相似点与不同点,通过现场蹴鞠竞技体验和蹴鞠制作手工课,使古代蹴鞠文化在欢声笑语和实践创造中焕发新生,同时也让孩子们在亲身实践中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
图5.团队在大世界社区的合影
图6.团队成员与孩子们展示手工蹴鞠成果
图7.团队成员在云涛社区讲解蹴鞠
触摸历史,赋能传承。团队推动了“触摸式历史教学” 进校园计划,将融合NFC技术的蹴鞠文创产品及相关微课引入课堂,用趣味互动打破传统教学的单向灌输模式。为确保实践成果的长效性,团队构建了科学的运营反馈机制,通过追踪芯片激活率、用户访谈等方式持续优化内容。团队负责人国商232王滢说道“我们将继续以科技赋能文化传承为主线,不断探索让历史‘可听可触’的创新路径,让古老的齐文化在新时代焕发更加璀璨的光彩”。
此次实践活动,团队借助芯片实现历史的“可听可触”,赋能齐文化的传承创新,为齐文化传播发展提供新路径。接下来,学院将深化校地协同共建,创新文化传承模式,积极探索科技赋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为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贡献商院力量。(供稿:王滢)
来源:大学生云报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赵菁华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