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华南师范大学言途实践团响应党的二十大“办好人民满意教育,促进教育公平,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人才”的号召,为惠州市博罗县柏塘镇柏塘小学的四五年级学生带来演讲技巧与文稿撰写系列课程。这场以趣味为翼、以实践为帆的成长之旅,让乡村孩子在表达中触摸梦想,为乡村教育振兴注入活力。
图为言途实践团大合照。 宣传组 供图
文稿撰写课上,雷嘉慧老师用“什么是演讲稿—怎么写演讲稿”逻辑拆解演讲稿课程。康德曾言:“要启蒙一个人,就必须让他自己思考,而思考没有比较是进行不了的”。因此雷老师在教授撰写演讲稿方法时着重突出对比正反例子,以“文明在身边”为题,正面描写“让我们的校园更加美好”,反面是空洞的“希望大家好好反思,做个文明的好学生”,让孩子们深刻地体会到正确的演讲稿的魅力,让抽象主题落地乡土生活。土地滋养出的最鲜活的故事,孩子们用真诚的文字将它们书写下来,就是在为中国故事的壮阔长卷,描绘属于中国乡村、属于新生代青少年最本真、最动人的底色。
图为雷嘉慧老师正在授课。宣传组 供图
张天蓝老师的演讲课上,从“你上台演讲会紧张吗”的日常提问切入,带着孩子们解锁表达密码。讲肢体语言时,模拟“哨兵模式”——双手放腹部、“表达模式”——手心指向前胸,让孩子们感受不同姿势传递的情绪;互动环节里,教“眼神对视3秒”后加入情景式提问,从最初上台眼神躲闪,到能自然与台下交流,孩子渐渐放下拘谨,勇敢展现自我。声音训练中,对比语速快慢、语调高低,把生活情感融入声音变化,让演讲更具感染力。这些技巧,并非枯燥教条,而是帮助乡村孩子将书写的中国故事,化作口中铿锵有力的时代强音,传递中国心声的密钥。
图为张天蓝老师正在授课。宣传组 供图
“那晚,老宅阁楼的木屋突然自己打开了……”雷嘉慧老师的故事创造课,用一句充满张力的开场,瞬间抓住孩子们的注意力。她设计的“S”形全班故事接龙,让每个孩子都成为故事续写者,从“窜出嘴角沾蜜的老鼠”到“会随脚步变长的楼梯”,大家在你一言我一语中,把松散的情节编织成神秘绮丽的故事。雷嘉慧老师穿梭在课桌间,就孩子们的想象进一步提出问题,循序渐进地引导孩子拓展想象,让乡村孩子熟悉的老宅、阁楼,成为创意生长的土壤。课程尾声,雷老师播放了经典影片《小王子》片段,屏幕上小王子的旅程与孩子们刚刚共同编织的故事奇妙呼应。听着小王子的哲思,孩子们眼中闪烁着光——青少年,都是自己故事的小王子,更是中国恢宏故事的续写者与创造者。
图为卢紫芊小朋友正在故事接龙。宣传组 供图
这些课堂,没有刻意说教,却让乡村孩子明白:表达不是遥不可及的技能,而是把生活里的观察、情感,用故事、演讲、文字传递出去的方式。当乡村孩子学会用故事接龙点燃创意,用演讲技巧传递心声,用文字串起生活,他们不仅掌握了表达工具,更找到了与世界对话的方式。少年们以笔为犁深耕“书写”的沃土,以声为媒锻铸“讲好”的锋芒,以梦为帆锚定“续写”的航向。他们独特的声音与故事,必将在更广阔的山谷间,在时代的回音壁上,久久回荡。(通讯员 吕淑兰)
来源:大学生云报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赵菁华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