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驼铃声穿越黄土高原的沟壑,一群来自厦门大学嘉庚学院西部梦想社团的青年志愿者携手“星愿树”项目组,带着十年如一日的坚守,走进宁夏回族自治区彭阳县孟塬乡草滩村。在这个留守儿童占比超七成的村落,他们以“陪伴”为灯,用时间书写了一场跨越山海的温情对话,让教育成为生命与生命的相互照亮。
图一 哪吒闹草滩策划活动全体大合照
课程陪伴打破学科边界,社交礼仪、闽南文化、逻辑思维等特色课堂如万花筒般展开,为乡村孩子推开认知世界的窗口;心灵陪伴以家访为纽带,建立“爱心一帮一”长效帮扶机制,联络员定期视频回访,让关怀穿透地理隔阂;健康陪伴首次引入心理筛查与生理教育,性启蒙课堂破除月经羞耻、心理课程教会孩子们情绪管理,为成长筑牢身心屏障;情感陪伴创新设立“心灵树洞”信箱,通过书信往来延续支教结束后的心灵对话,让“短暂的相遇化为长久的守望”。
图二 下课后P7老师陪小二班的孩子一起玩游戏
恰逢西部梦想社团宁夏梦圆队扎根宁夏的第十年,梦圆队特别策划了一场以“十年·拾光”为主题的专项活动。“时光长廊”陈列九年支教影像,老队长们的视频寄语让往昔岁月重现;孩子们手绘风筝寄语理想,斑斓纸鸢载梦翱翔于黄土高坡;一件件签满历届志愿者名字的白短袖,在拥抱与涂鸦中凝结成跨越十年的暖心信物;红色故事演绎、黄河文化学习等文化游园活动,让家国情怀与传统文化扎根童心。
图三 “十年·拾光”主题策划活动队长大合影
这场跨越千里的支教,是一场青春与童真的双向奔赴。在为孩子们开拓视野、播种梦想的同时,嘉庚学子也在实践中体悟社会责任、锤炼意志品格,逐步实现了自我成长。
图四 西部梦想社团宁夏梦圆队全体合影
二十一天的支教活动虽已结束,但“宁夏梦圆队”在宁夏草滩村点亮的“烛光”并未熄灭。当志愿者俯身倾听树洞里的童言心声,当风筝载着“走出大山,建设家乡”的誓言升空,“陪伴教育”的种子已在黄土高原悄然萌发。十年驼铃未歇,这场跨越山海的温暖奔赴,正以青春之力书写着西部乡村教育的未来答卷。
来源:大学生云报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赵菁华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