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8月13日讯(通讯员 张砾为 刘典辉 郭瀚泽)近日,华中科技大学人工智能与自动化学院赴长三角" 智启新程·AI赋能"暑期社会实践队深入科大讯飞、储慧智能、汇川技术、银河水滴、曦智科技、擎朗智能、无问芯穹七家行业领军企业走访调研,切身感受在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指引下,长三角地区人工智能技术从实验室走向产业应用的生动实践,见证中国智能科技在自主创新道路上的蓬勃生机。
中国人工智能的发展历程,彰显了一条独具特色的科技创新之路。在新时代发展蓝图中,人工智能作为关键战略性技术,正在政策引领、市场驱动、科技创新的三重合力下加速前行。2025年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为AI发展指明了方向,强调要构建安全可控的技术体系,培育良性发展的产业生态。长三角地区作为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通过"技术攻关+场景示范"的双轮驱动模式,在核心算法、智能芯片、行业应用等领域取得系列突破,形成了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创新格局。这些实践探索不仅展现了技术创新的中国速度,更诠释了高质量发展背景下科技赋能实体经济的新范式。
一、国家战略引领下的智能制造升级
在国家"制造强国"战略的推动下,人工智能正成为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核心驱动力。汇川技术作为工业自动化领域的标杆企业,其研发的智能伺服系统将机器学习算法深度融入工业控制,不仅实现了生产线调试效率60%的提升,更构建起具有自主决策能力的智能制造体系。储慧智能的数字孪生平台则完美诠释了"中国制造2025"的战略构想,通过虚实结合的技术手段,为制造业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的智能化解决方案。这些创新实践充分体现了国家战略与产业发展的深度融合,展现出人工智能赋能实体经济的巨大潜力。
图为实践队在汇川技术听取徐铝洋师兄的讲解
二、自主创新构筑AI基础设施
在国家"科技自立自强"战略指引下,以大模型为代表的人工智能基础设施正加速构建。科大讯飞打造的"星火"认知大模型作为国家级人工智能平台,通过三大创新突破彰显中国AI的硬实力:其一是架构创新,采用混合专家网络(MoE)架构,实现万亿参数规模的智能涌现;其二是训练创新,构建包含50TB高质量语料的训练数据集,涵盖科技、教育、医疗等专业领域;其三是应用创新,开放平台已接入超2万家企业,衍生出智能编程、教育辅导、医疗问诊等800余个场景解决方案。值得关注的是,星火大模型在中文理解、逻辑推理等关键指标上已超越国际同类产品,其"1+N"的开放生态模式(1个基座大模型+N个行业模型)正推动着产业智能化进程。这一实践生动诠释了我国通过自主创新突破人工智能基础设施的可行路径。
图为实践队在讲解员带领下参观讯飞展厅
AI促进国际科技合作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指引下,中国人工智能企业正积极开展国际合作。以曦智科技为例,该公司与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等国际顶尖科研机构建立了联合实验室,共同推进光子计算芯片的研发与应用。其研发的全球首款商用光子AI芯片,已在美国、日本等国家的数据中心部署应用,能效比达到传统芯片的10倍以上,为全球绿色计算提供了创新解决方案。这种"技术共研、市场共享"的合作模式,既展现了中国企业的创新实力,也为全球人工智能基础设施的可持续发展作出了贡献。
图为技术市场经理冯晓敏为实践队讲解
通过此次调研,我们深刻认识到国家战略布局对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重要引领作用。从核心技术突破到产业深度融合,从基础设施建设到民生服务改善,中国人工智能正在走出一条具有特色的创新发展之路。展望未来,随着国家战略的持续深化,人工智能必将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更强劲的动力。
来源:大学生云报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赵菁华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