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河南师范大学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青衿致行,情暖桑榆”智链银龄志愿服务团走进河南省荣军医院。一场别开生面的“行走的思政课”在此温情上演:青年党员们围坐在革命前辈身边,聆听烽火故事,感悟信仰力量,立下青春誓言,生动诠释了共产党人精神血脉代代相传的永恒主题。
图为在多功能报告厅聆听抗战故事 白照冉 摄
在河南省荣军医院,一场由革命前辈讲述的特殊“思政课”,在青年党员心中刻下了深刻印记。多功能报告厅与病房活动区内,胸前挂满勋章的荣军老党员,就是最鲜活的教材。93岁的抗美援朝老兵、老党员苏大同一曲战歌,将大家拉回烽火岁月。“保家卫国,人在阵地在。”朴实话语道尽忠诚本色。老党员翟文玉深情摩挲着军功章,讲述着背后的故事:“组织交给的任务,豁出命也得完成,这就是党员的担当。”90岁的老党员李柱贤声音洪亮:“中国人民的志气,压不垮!”他胸前的勋章和那顶“最可爱的人”军帽,无声诉说着信仰的丰碑。藏族老党员泽仁卓玛奶奶紧握青年志愿者的手,殷殷嘱托:“娃娃们,要永远跟党走,练好真本领,将来为国家做大事。”
图为志愿者们和老荣军们在病房里合影 白照冉 摄
学生党员闫同学深受震撼,眼眶湿润:“这真是一次触及灵魂的党性教育。” 历史的回响激荡在心,时代的接力棒紧握在手,闫同学代表青年党员们,攥紧拳头,声音铿锵有力:“前辈们,请放心,我们是党员,我们一定当好伟大精神的传薪人,用我们学到的计算机本领,在新时代全力跑好属于我们青年党员的这一棒。”当老战士含泪高唱《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并庄严敬礼时,青年党员齐刷刷挺直脊梁,庄严回应——“请党放心,强国有我。”这场“行走的思政课”,在军礼与誓言的辉映中,完成了信仰的传递与使命的交接。
这场精神洗礼不同于宏大叙事的理论宣讲,学院将课堂扎根于老党员的病房与生活现场,聚焦党员在时代洪流中的亲身经历 —— 从苏大同勋章上的弹痕到翟文玉胸前的伤疤,从李柱贤那句“中国人民的志气压不垮”到泽仁卓玛“永远跟党走”的叮嘱,这些带着温情的个体叙事,正是爱国教育最生动的教材。未来,学院将持续深化这种“扎根现场”的育人模式,在将爱国感悟转化为技术服务中践行使命,真正让“永远跟党走”的信念,融入每一次基层服务,成为青年学子躬身实践的自觉行动。
(撰稿:侯世英 闫思思 图片:白照冉)
来源:大学生云报 | 侯世英,闫思思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闫思思 责编:陈晓红 + 投诉举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