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8月6日讯(通讯员 周炜佳)渭河之畔,七月流火。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理学院“秦腔新声·数字赋能”调研团七名学子开展了一场富有意义的华阴老腔活态传承的科技赋能行动。实践中,他们在黄河滩头的蒸腾水汽里,听一段吼破千年的老腔,也试图用数字化的密语,为这片黄土地留下新的回声。通过为期多日的实地考察、城镇调研、深入访谈、幕后工作体验等多种形式,全方位探索了老腔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所蕴含的深厚底蕴,以及所面对的传承与推广难题。

在实践过程中,调研团与老腔传承人张军民先生进行了访谈,其中,对于老腔难以推广的原因、老腔对传承人自身的影响、老腔的陕西当地特色、青年如何助力老腔传承等问题展开了深入的探讨。为了更全面了解华阴老腔的生存现状与公众认知,在接下来的实践中,团队又深入双泉村及周边区域,进行了严谨的社会调查。他们通过走访街巷住户、与村民交流、在公共区域发放问卷,并进行随机访谈,力求收集不同年龄层、不同背景人群的真实反馈。

▲图为调研团与传承人张军民先生合影

调研团此次走进华阴的旅程,不只是一次扎根乡野的社会实践,更是一场向中华文明根脉深处的“寻根”之旅。守护这深植厚土的文明魂魄,并借时代之力助其穿渡数字浪潮,在薪火相传中淬炼新生,是这一代青年无可推卸的文化使命。这场华阴之行,是起点,亦是照亮前路的一座新坐标。

撰文 | 林磊 周炜佳

图片 | 王云行

审核 | 范昭 罗顺意


来源:大学生云报 | 周炜佳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周炜佳    责编:陈晓红 + 投诉举报

35 赞
参与评论
点击右上角 可以收藏和分享给朋友哦~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