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6月26日,黄淮学院文化传媒学院“星火筑梦·豫见未来”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团队前往河南省驻马店市驿城区古城乡李湾村杨靖宇将军纪念馆,开展红色主题教育活动,深切缅怀革命先烈,感悟崇高革命精神。

当日上午9时,当团队成员的脚步踏入杨靖宇将军纪念馆所在的这片土地,历史的厚重感便扑面而来。这座始建于1966年秋的纪念馆,在岁月流转中几经扩建,如今庄严肃穆地伫立着,静静等待后人前来聆听过往。江泽民同志亲自为其题写的馆名,如同历史的印记,为场馆增添了厚重的分量,也让每一位来访者,在踏入的瞬间,便对革命先辈的敬意又深了几分。成员们身着统一队服,步伐整齐,带着对革命先辈的敬重,开启此次精神寻访之旅。从校园到纪念馆的空间转换,让大家从日常学习状态,转入对红色历史的深度探寻。

▲图为团队成员瞻仰杨靖宇将军的雕像

在杨靖宇将军纪念馆庄严肃穆的展厅内,纪念馆讲解员介绍,杨靖宇将军原名马尚德,字骥生,他出生于河南省确山县李湾村,是东北抗日联军主要创建者和领导人之一。跟随讲解员的脚步,团队步入展厅。馆内陈列的大量珍贵文物、历史照片及油画等展品,系统串联起杨靖宇将军的生平轨迹。从幼年时期的艰苦生活,到青年时代领导豫南农民革命的热血担当,再到奔赴东北、与日寇展开艰苦卓绝斗争的壮烈征程,每一段历史都深深触动着成员们。不少成员眼眶湿润,被将军坚定的理想信念与顽强战斗意志所震撼。

▲图为团队成员正在参观了解杨靖宇将军生平经历

在参观时,团队成员们十分专注,从展品和讲解里挖掘精神力量。在将军旧物前,磨损衣物、简陋用品,映照革命艰苦,凸显其投身革命的纯粹初心。团队成员王鹏龙不禁感慨“艰难条件下的坚守,尽显信仰力量” 。从将军幼年韧性、青年热忱,到最后一刻的无畏,都成为成员精神成长养分,让“爱国、奉献”等精神具体形象可感。

不多时,黄淮学院文化传媒学院“豫见未来”团队成员们久久驻足于一面玻璃展柜前。柜中静静陈列着草根与棉絮。这些草根与棉絮承载的不仅是饥饿,更是一位坚毅的战士在绝境中迸发的信仰硬度。“如果身处那个年代,我们能像将军一样坚定吗?”一位成员抛出的问题,让大家陷入思考。沉默过后,是此起彼伏的回应:“会的,因为我们也有信仰,先辈们的精神就是火种,点燃我们的勇气。”“现在的和平是他们拼来的,我们得把这份守护传承下去,用知识、用行动。” 在后续讨论中,有人说,“杨靖宇将军的精神,是永远不灭的灯塔,照亮我们前行的路”;还有人提到,“以前觉得‘爱国主义’很宏大,现在明白,就是像将军一样,把国家、民族放在心里,用行动去热爱” 。这些发自肺腑的话语,是青春之思对先辈精神的回应,更是红色基因在年轻血液里开始扎根、生长的证明。

▲图为团队队员们正在观看学习

此次参观杨靖宇将军纪念馆,于黄淮学院“三下乡”团队而言,不是一次简单的行程,而是红色精神传承的新起点。红色精神,不再只是书本上的概念,而是通过这样一次参观、一系列行动,真正融入到青春实践里,成为校园里流淌的精神血脉。从奔赴纪念馆的脚步,到凝视展品的沉思;从历史震撼中的精神汲取,到传承行动的落地,黄淮学院“三下乡”星火筑梦·豫见未来团队的这次参观,完成了一场红色精神的深度解析学习与传承接力。杨靖宇将军的峥嵘岁月,在年轻人们的回溯与践行中,继续焕发光芒,照亮新时代青春奋进的征程。这份传承,不会停止,还将在更多青春身影的加入中,愈发炽热、愈发坚定,让红色精神,成为推动时代前行的磅礴力量。(通讯员:杨有权)


来源:大学生云报 | 杨有权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杨有权    责编:赵林朗 + 投诉举报

62 赞
点击右上角 可以收藏和分享给朋友哦~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