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的风,裹挟着热忱与期许,7月22日至28日北京科技大学鹿贝柯秦麓鹿鸣乡村振兴实践团踏上郭嘉镇涡坨村小学的土地,开启为期七天的支教之旅。这是一场关于成长、关于爱与传承的奔赴,七天虽短,却在时光长河里,留下难以磨灭的温暖印记。
心与心联结:破冰初遇暖童心
初见时,四十双眼睛里的好奇与羞涩,成为实践团成员心底最柔软的触动。开班仪式上,贺老师的讲解拉开支教帷幕,孩子们眼中满是期待。“和大姐姐合影”环节,实践团成员与孩子并肩,小博士玩偶见证初遇美好。破冰游戏里,笑声与“梦想画纸”交融,紧张化作舒展的笑容,陌生变为亲切,距离在互动中悄然拉近,心与心的联结就此开启。
文化传承:指尖技艺,非遗新生
实践团以 “色彩魔法” 为引,带孩子探寻三原色奥秘,亲手漆染书签,让孩子们领悟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颜色”;单色剪纸课上,剪刀在红纸上舞动,古老技艺在稚嫩手中焕发生机,非遗文化的根脉,借由指尖温度传递,在孩子心中种下文化自信的种子。
思维拓展:趣味学习,智慧碰撞
“记忆魔法” 课堂,拆解节气歌与古诗记忆难题,火柴棒谜题、脑筋急转弯,碰撞出思维火花;“核” 你同行课程,揭开核辐射神秘面纱,展现科学守护生活的一面,好奇火种,在探索中被点燃,孩子们睁大眼睛,汲取知识养分,让智慧微光,点亮求知之路。
动手实践:吸管世界,创意飞扬
在老师的陪伴下,充分发挥想象力,将一根根普通吸管变成创意的载体。他们或专注拼接,或相互协作,用吸管搭建出形态各异的“城堡”“桥梁”等作品。用吸管打造出独特造型,开心展示,尽情享受动手创作的乐趣。此次“吸管城堡”活动,不仅让孩子们在实践中锻炼动手能力,更激发了创意与团队协作意识,让支教课堂充满活力,助力孩子们在快乐长。
心灵滋养:情绪课堂,幸福绘写
“情绪小课堂” 里,孩子们认识喜怒哀乐,画下 “幸福树”,写下幸福瞬间,学会拥抱积极心态;分享 “我的梦想” 时,眼神里的光芒,粘土课上合作的默契,让信任桥梁愈发坚固,心灵在交流中得到滋养,向阳生长。
活力绽放,精神传承
运动场上:汗水欢颜,团队凝聚
操场、羽毛球场、跑道,是孩子们释放活力的天地。跳绳翻飞、羽毛球划过弧线,接力跑的呐喊,奔跑身影与响亮口号,诠释青春与团队力量,让孩子们在运动中强健体魄,懂得协作担当。
精神厚植:国旗故事,爱国萌芽
讲述 “两弹一星” 元勋故事,戈壁黄沙中的信念光芒,照亮孩子心田;亲手制作小国旗,飘扬的是纯真敬意,自力更生、为国奋斗的种子,悄然种下心田,爱国精神与奋斗传承,在聆听与实践中,深深扎根。
离别:双向奔赴,不说再见
七天太短,短到故事未及说完;七天又太长,长到足够将爱与成长,深深镌刻。这不是单向给予,而是心与心的温暖交换 —— 交换信任、智慧、指尖温度、阳光下的汗水欢笑,还有沉甸甸的精神力量。实践团成员带着不舍与收获离开,而涡坨村小学的孩子们,带着知识、勇气与梦想,继续奔赴未来。
这场支教,是青春与乡村教育的美好相遇,实践团以爱为笔,以行动为墨,书写下属于这个夏天、属于教育帮扶的动人篇章。未来,这份温暖与力量,将继续传递,让更多微光,照亮成长之路。
来源:大学生云报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赵菁华 责编:赵林朗 + 投诉举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