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了解县域城乡义务教育融合发展的实践路径与成效,近日,丽水学院“民族散杂居地区县域城乡义务教育融合发展团”,前往景宁畲族自治县展开了一场全面而细致的调研活动,重点聚焦该县教育局及代表性城乡学校义务教育融合的实践与探索。
在景宁畲族自治县教育局,团队成员与基础教育科严科长进行了深入访谈。严科长拿出景宁教育布局图,向团队成员详解“优化调整”的路径,一是优化撤并到城区学校,即乡镇学校的孩子全部到城区就读;二是对于优化不了、撤并不了的学校,采取集团化办学模式,作为县第二实验小学的一个校区。他强调,优化不是简单“撤并”,而是“吃住行学帮”全方位保障。
紧接着,团队来到了代表性城乡融合学校——红星小学。刚到校门口,吴文龙副校长便热情迎接团队成员。“11年前,这里还是为解决农民工子弟入学难题而建的学校,如今已成为城乡孩子共成长的乐园。” 吴校长指着校门旁的校史介绍,笑着说。
作为景宁城乡义务教育融合的实践,红星小学通过接收乡村优化学生、整合乡镇教育资源、创新育人模式等,实现城乡教育资源高效融合共享。学校接收各类学生,引入乡镇特色课程,以个性化培养等方式推动师生共同发展,实现城乡教育从“形式融合”到“内涵共生”。
通过本次调研,团队深切体会到景宁畲族自治县城乡义务教育融合的政策温度与实践活力,同时,成员们也反思新时代青年投身教育均衡需扎根实践,既要善用资源,也要包容“特殊”孩子。未来,团队将持续跟踪景宁案例,提炼经验提供基层样本,期盼其实践“星火”能被更多地区借鉴,让教育公平惠及每个孩子,让城乡教育融合之花处处绽放。
撰文 | 陈博硕 林诗琦
图片 | 徐心蕊
一审 | 林红慧
二审 | 何淑娟
三审 | 雷园园
来源:大学生云报 | 林诗琦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林诗琦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